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如雪如璋 > 第72章 对话

第72章 对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左敏不是怕死之人,知道自己此命休矣,他反倒觉得如释重负:“斯人已逝,我也快去见他咯!”

“当年若不是他,你的状元之位怕是不保吧!”当年高舜举在大殿上舌战百官,可是苍月的一桩美谈。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

正所谓“死生亦大矣”,在死亡面前,往日的纵横谋划,官场上的风起云涌在它面前不值一提。

如今往事被提起,左敏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来回想往昔,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他索性放下戒备和警惕,而就在这一刻,那些他从不敢在白天、在人前回想的过往,如同大河入海般势不可挡地涌入脑海。

他想起了第一次到卫阳城,去高舜举府上拜见他的那天。

在之前,高舜举早已声名远扬。在他们老家同州更是连三岁孩童都能对他的生平倒背如流。如今能亲眼得见这个传说中的同州俊杰,说不激动是假的。

“你就是左敏,我读过你的文章,才思俊逸。”哪知高舜举比他还激动,还未等他行完礼,就立即拉着他坐下,不住地夸赞,“真是后生可畏。”

彼时高舜举虽才而立之年,但他高中封官后宦游四方,至今也有十余载,现在又被提拔为了户部侍郎,已经算得上资历深厚。

但他的举止神态却不像左敏以往见过的官员那般道貌岸然,不怒自威。反倒像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他们相聊至深夜,从经史典籍到民间野史,左敏被他的才华和见识给折服。

他离开高舜举府邸时,高舜举对他说:“以你的文章,今年状元必定是你。”

上位者很少会把话说得这么明白,他们总是含糊其辞。一来是因为他们十分享受手下人为了他们的三言两语小心翼翼的样子,二来也不怕说错被拿着把柄。高舜举如此直白,让左敏有些意外。

论才干他的确有这个自信,但昨日他得知与他一同参见殿试的人中,有个叫赵坦的。

他是武平王赵印的嫡系子孙,是武平王府的世子。他女儿赵禾已经被定为太子妃,眼看着家族权势地位又要更进一步,就差中个状元来锦上添花了。

能进殿试,都是学富五车的人,所以到了殿试比的就是其他的东西了。

他已经认命,接受命运美中不足的安排。

但让他意外的是,第二天殿试高舜举站出来替他据理力争,连天子的都被他顶了回去。

他永远忘不了,高舜举拿着他写的文章,在大殿上高声诵读的样子。

那张写满他心血的纸在高舜举手里就像一把利剑,斩断那些人不敢明说的算计,斩断私相授受的人情世故。

最后他胜利了,骄傲地看向他。

而他第一次,深深地被震撼了。毫无悬念的成为了他的门徒。

在高舜举的教导和资助下,左敏不再是那个笨拙可笑的乡下人。他不仅聪慧,还有野心,所以学得很快。

他们有相同的抱负,常常彻夜长谈。他们都恨世家门阀尸位素餐,一起立志要打破门阀垄断,让真正德才兼备的人不再明珠蒙尘,有一展拳脚的机会。

后来高舜举成了宰相,他被提拔到了户部。

面对沉疴旧弊,二人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

他们推出了“富民令”,意在解决土地恶意兼并的问题。

当年许多世家大族,地主豪强趁着灾年粮食欠收,恶意压低价格从百姓手中购买土地。经年累月,百姓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许多人因此流离失所,走投无路之下便落草为寇。长此以往,便生动乱。

为了防止百姓贱卖土地,高舜举便提出可以由官府借钱给百姓度过荒年。等收成好了之后再连本带息地归还。这样既可以避免百姓贱卖土地,又可以打击民间高利贷。

但要施行这一条必须充盈国库,钱都在那些权贵手中,他们也因此得罪了不少门阀世族。所以在他们推行“富民令”时,地方的豪门大族联合官府,强行逼迫百姓借贷,还随意增加利息。

结果就是“富民令”变成了地方官府敛财的手段。推行了两年,就因百姓怨声载道而被叫停。

高舜举成为了众矢之的。那些早就对他恨之入骨的人兵分两路,一队人在朝堂上弹劾他,一队人在民间散播谣言,说富民令就是高宰辅为了敛财想出来的。

迫于压力,皇帝不得不罢免了高舜举的宰辅之位,将他派去北州,而左敏被贬去南州。

世家大族的确怕了他,只是贬官并不能让他们放心,更何况高舜举依旧斗志昂扬。谁也不能保证他不会卷土重来,毕竟皇帝和太子都对他都极为看重。此次被贬不过是为了安抚民心。

在他本人身上找不到污点,他们就从他身边人下手。

他的孩子,夫人流着世家门阀的血,所以沾染了他们的习性。还有他手下那些趋炎附势的门生故吏,汇成了一把捅向他的利刃。

最后他在被贬途中收到了罢官的圣旨,“羞愧难当”地上吊自杀了。

“我不信他会自杀。”许是人生末路,左敏不想再讲究什么体面。他看着李璋,厉声问道,“他,高舜举,高傲得很,怎么可能选择上吊这种窝囊的死法。”

“他们怕极了他,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选了这样下作的手段。”左敏了解高舜举,也了解那些自诩高门的人,“赵坦以为自己请旨以宰相规格给高舜举下葬就能洗脱嫌疑?”

李璋目光沉沉,赵坦是他外公,虽说他没见过,但是从旁人口中听过不少他的事,是一个冷漠精明的人。老师佟全安对他的评价是多智近妖,左敏的怀疑不无道理。

“富民令明明就是一件利国利民之策。若能上下一致的施行,定能达到预期效果。”此时左敏已经放弃伪装,将压抑在心底的不甘和愤怒全部爆发出来,“只是我们低估了世家门阀的能力。地方官员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豪强大多是他们的旁系亲戚。他们就像是那些权贵伸到民间的触手。任凭我们实施的政策多么完美,到了下面也会被那一双双手扭曲变形。”

“所以你最后选择对世家下手。”李璋将茶杯递给左敏,然后端起面前的茶轻抿了一口,“选了赵家,也算公私兼顾。”

左敏没想到李璋语气如此风轻云淡,笑道:“赵家倒台时三王爷还小,所以听了我的话能如此平静,想必也能比他们更能公正地看待这一切吧。。”

“也许吧。”李璋不想为自己辩解。

“呵!王爷也不要觉得只有我痛恨世家大族。皇上同先帝一样,也视他们如跗骨之蛆。”左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说了这么久,他也有些口渴,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后接着说道,“但他碍于先皇后的情分,一直犹豫不决。我只能蛰伏起来,主动求外放到各地做官。一边考察,一边培植同道中人。后来皇后薨逝,赵淳跋扈,我的机会就来了。”

之后就是赵家倒台,皇帝趁机对各个世家下手,提拔了大量出身不高但有才干的人,填补了空缺。他们为高舜举翻案,修建祠堂。

“老贵族倒下了,出现了许多炙手可热的新贵。”李璋知道左敏心中想要的最后也没有得到。

“是啊。”被李璋一针见血的指出得失,左敏脸上满是悲凉又苦涩,“半生经营,最后发现自己竟也成了门阀,陷入了轮回。”

如果不是经此一事,他还可以一直逃避这个问题,但天不遂人愿,他注定做不了糊弄自己的事。

“愿除国蠹复清明,任重路险亦敢行。”李璋慢慢开口,却念了一首诗。

左敏目光骤然一紧:“王爷如何知道这首诗的?”

李璋勾唇一笑:“左大人十岁便能写出这样的诗,我想于国于民你也有过真心。”

“那不过是孩童的幼稚之言,王爷见笑了。”左敏苦笑道,“我已垂垂老矣,万事俱休。”

“可我看你精神矍铄。”李璋顿了顿,说道,“如果你不想甘心,那就还有机会。”

“王爷什么意思?”左敏不是傻子,李璋的话外之音在明显不过。

“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他要先考虑黎民百姓和江山社稷。不会为了赵家对你公报私仇。”李璋补充道,“你是被逼着走上这条路的。太子登基后会赦免你的罪,但是因为赵家一案牵扯了诸多无辜之人,你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会把你贬到同州,如果表现好可回卫阳城。”

“什么?”李璋的话完全出乎左敏的意料,以至于他一时竟不知作何反应。

“不只是你,所有文臣一派都不会被处死。”李璋补充道。

左敏没想到自己这颗早已冰冷麻木的心还能有热血澎湃的一天。

“天可怜见,天可怜见啊!”他扬天长叹,老泪纵横。

当初他们这些出身不高的子弟不是没想过投奔世家大族,希望有朝一日能一展抱负,不负所学。

但事实却是,紧要的官职永远被世家子弟霸占。而有才干的贫寒子弟只能做些细枝末节的活,就算有立功,也是算到顶头上司身上。有的甚至还要负责帮上官洗鞋袜。

他们寒窗苦读,双手可以写龙章凤彩的锦绣文章,可以写利国利民的奏疏谏言,但绝不可以去干浆洗缝补。当时与左敏同期的一个年轻人就因不堪受辱,在城南港投江自尽了。

所以左敏对世家发起挑战时当时才能一呼百应。他们但凡能在世家大族横行的官场上有一席之地,也不会走上这条路。

许是老天爷不愿悲剧再现,让他们等到了明主。

太子能体谅这些事情背后的前因后果,那么他一定会尽力避免再发生这样的事。还愿意任用自己这个有罪之人,那他还有机会去改变这些不公。

这里面提到的“惠民令”参考的是王安石的“青苗法”。

我现在正在读《资治通鉴》,有简单地了解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立场,觉得在“富国”和“富民”找到平衡还是很难的,这是一个千古难题,至今也没有结局。我想等我把《资治通鉴》读完了也许会有所启发。

还有就是我现在对于古代经济、政治了解得不多,理解就更是浅薄了,文章中有不足的地方还望大家不吝赐教。我也会继续努力学习的。

第72章 对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