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净山海 > 第39章 古今(二)

第39章 古今(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天色昏沉沉的,每一片乌云都恰好首尾相连,遮蔽京城整片天空。可如此暗淡白日,却久久不曾落雨,只威压着。

王府主殿内的下人们被王妃打发到偏殿侍候两位侧妃去了,府上的主子也成日在书房内办着事情,偌大的勤殿中只有李端明和自己那个伴随着大女儿的死而出生的第三女。

这是李端明近半月来第一次抛去不离身的纸笔和全部思绪,仔细看着这新生的女儿。

大女儿,刚出嫁不足半年的平绮郡主因病去世的死讯传到王府之时,李端明刚刚顺利生下她的三女儿。

或许皇上说得本就没错,她大抵就是因为失女疯的,所以才会费尽心思摘去自己一身的头衔,冒大不敬,被治罪,全家被牵连的风险,请求皇上力保四公主,请求皇上免了古辉家中以及北方各省省官家属的死罪。

还真是……过于天真了。

看着刚睡着的孩子,她摇了摇头。太天真了。

在军国大事,权力斗争,官民百姓,生死存亡里,去提保护几个被牵连的无罪之人,太天真了。

皇帝说“知而不报,便是包庇。”

不报。

想报,何处可报?

跪听上谕时不可言语,亲生女儿去世不可写悼文,有感而发做诗词只可署名李氏,与皇妃聚而学算法随写随烧……

“民女知万千事,学百家言,然才学无以施,无途无径,空有外人所言“为女子性惰少思”。古有诗人梁氏女,生于关外,善作边塞诗词,为女子中少有,然其名谁至今无人得知。生于关外之女何其多?有学识之女又何其多?如何仅梁氏女诗文流芳?”

嫁到王府之前,她似乎从不觉得世间生生死死居然会如此密集。

她的二儿子夭折时,她才十九岁,三子夭折时她二十一岁。

“是余下者皆生而无能?或流芳事受圣者之择,喜者留,非者去乎?”

如今,和自己仅仅差十五岁的大女儿嫁人前身强体壮,曾多次随父亲出门跑马射箭的姑娘,可母亲再得到的消息却是嫁不到半年后突然病重去世。

“夫为人妇之道者,受人养也。”

……

每每看到那篇洋洋洒洒的史料的这句话时,青山穹总不自觉地担心三百年前这位心有不甘与丧女哀伤的王妃有没有被皇帝惩戒。

毕竟,她以下的论述,史学界几乎一至认定是在指着立端皇帝的鼻子骂。

“啧啧啧,”窗外天空晴好,投射进来的除了春日那稀疏平常的属于红日的锋芒,还有顺窗而入轻盈内敛的微风,“这段话啊,起码我作为二十出头没啥实践经验的人来说,还是很有思维开创性的。”

这镶嵌在手机屏幕中电子版的内容,好像每个字都在调动着她的情绪——那也许是来自百年前鲜活的故事与如今的时空交汇,也许是来自阅读和获取知识这两个公认的,最能调动情绪的方向盘。

青山穹越看越兴奋,啧啧着坐起身来。

……

“世家之女,生而待娶。我入宫之缘因先帝尽选秀女盛事。民女有幸为先帝所识,指配与王嫡妻。昔时,王十又六岁,我时年十四。”

……

“啊,李端明时1678年生人,那入宫的年份应该是十三不是十四。”

“……啊?十三?”

尽管她不是第一次看这些内容,也不是第一次知道古代人因为人口与生产力的关系和古代医学相对现代医学落后导致的人口寿命低,从而使得人类繁衍的年龄普遍小,但青山穹依然会一次又一次被震惊。

“十三四岁的时候,我连除法数学题都算不明白,古代人就成家了啊,还真是……”

当然,青山穹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算不明白是因为笨不是因为年龄小。

“怪不得。十五岁开始就生孩子,也许是这位王妃到最后七八个孩子就活到成年一半的原因之一喽?”

其实有关于古代的影视剧,其片段,小说,历史科普等等青山穹在与世隔绝的那些日子里从来没少看。

有趣的是,据青山穹的观察,似乎在这些内容的评论里,从来不缺乏对于“到底该不该可怜和共情古代人”和“到底该不该用现代思维评判古代事宜”的各方讨论。

关联到这些李姓王妃的争论,青山穹从来没少吃瓜。

今儿这个说李氏受宠,十年出头连生五六个孩子,是幸运的。

明儿那个说李氏年轻时不停夭折孩子,却一直又有孩子出生,是平王不珍惜这位。

后儿个这个对前面那个道,“古代人医疗条件云云,古代人对于子孙后代的想法云云……”

大后儿,则有人一次回复前面三位,说“古人阶级观念是产生那些想法的重要原因……”

每次在不同应用,不同作品,不同……里看到相似的点评,青山穹总停下来细细品鉴,而后面上露出幅前些年网上流行的表情包“老人地铁手机”的模样。

啊——反正怎么定是跟我这因为爱好来了解的人没关系啦,我只要这几种想法都知道,都认可着,受益的不还是我?

以上此种行为,江名贺曾笑她是“大包大揽的窃取行为!”虽然是玩笑话,但青山穹把着话也给“窃”了去。

后来每每遇到些从旁人口里听来的结论,她边把从贺娘口中听来的这话搬出来,告诫自己,自己还不曾证实认可和消化,不能随便传播给旁人。

当然了,青山穹自己那套“橡皮筋理论”,还是她思考和容纳的基础。

不过这三百年前王妃的故事,倒是让她想起了当年和妈妈一同去赋歌市,打车由打宾馆去到机场,准备搭乘人生第一趟飞机时,遇到的司机师傅的闲磕。

……突然好饿,像那天在赶去机场的出租车上时一样饿。

……

“为贵者,天家养之,为妇者,夫家养之。我等生而富贵妇家,不愁用度吃穿,行则承任生育管家,定则担负王府颜面,足不出户当享乐永世。”

“然我观之,平王侧妃姜氏,入王府时年十六,性喜鱼虫飞鸟,可述其中细微,尝整日观虫,以解其性。侧妃逄氏,先帝指于王,尤善述事,成书数篇,其书内容多磅礴坚韧,豪情壮志,王素来称赞。”

“辉庆宫恪贵妃王氏,擅算。王未开府居于宫院时,我尝与长女于辉庆宫王氏谈论。每见恪贵妃时,其必于院中蹙眉凝神,口中不停筹算。常三五笔墨成图,推演自乐。与子话之,我与女皆不通其妙,每皆昏昏欲睡尔。”

……

“中宫则无有所好。尊后未有所出,每日仅抄书祈福天地,食三餐而逛花林。此外,或坐凤台而受拜谒,期间知贵妃擅算,平王妃擅文……学之。”

……

……

也不知是为增强对立端皇帝的说服性,还是想举例论证“公主他丈夫参与造反和她关系不大”的论点,但又怕举了谁的例子容易被皇上厌恶,到时候皇帝一声令下赐死,李端明可就成了间接害人的原因。

她很大的篇幅,举了李氏认识的所有夫人的例子。

包括九岁就嫁到曾经连王爷都不是的立端皇帝家中的皇后何氏。

李氏说,皇后九岁嫁人,连最基本为人妇的礼仪贤德都没能记忆,这样一个小孩嫁人之后,变成什么样子都是夫家所养,脾气秉性成有七成到八成和你立端皇帝脱不了干系。

接触不到某些事物,形成不了某些爱好,和你立端帝以及你爹妈都脱不了干系。

这是许多现代人解读出来的。

可这发言无疑是引起李氏的丈夫平王被牵扯到叛乱中的一大证据——按照她的理论,她李端明嫁人的时候年龄也不大,脑子里这些大逆不道的话又有多少是自己领悟,有多少是平王所授。

所以现代人则就此产生了另一种说法。

李氏莽撞忤逆,为公主求情而连累自己的孩子丈夫被名义休养,实则一夜之间去官职禁足——那份稿件中说的是“五月”实则据正史记载足足五年。

也有人说,她就是因为女儿精神错乱,分不清眉眼高低,选择直接挑战皇权。

……

“故今叩请陛下宽恕安祈公主,和祈公主等死罪,尊公主回京,以仰承皇兄教诲留存于世……”

……

可最有趣的是,史书记载,安祈公主未等到赦免诏书病死关外,和祈公主白绫赐死,因丈夫刚病死回京居住的大公主福传公主多重打击绝食而死。

那份笃志的请求似乎真就只被精心包装代入了坟墓。两百多年后在内忧外患中被贼人偷盗近百年后又被归还到国内,第一次公之于众。

幸而中宫与恪贵妃未曾受牵连,恪贵妃之子更是登基为帝,年号川和。

她本人是末朝唯二的太皇太后之一。终年七十七岁。史称孝文皇后。

皇后于川和二年五月逝,史称孝和。

……

“怎么能说没起到作用呢?”

青兰杏被女儿推荐阅读过这本老年李氏的回忆中的这一段信件——回忆录中她似乎原封不动地誊写了一边那已经被塞进了她丈夫平王墓中的信——后,她做了设问道。

“她把恪贵妃的擅长留传了下来,把侧妃们的名字和生活流传千古。”

“正如李端明曾说的,世间千万人,不留名不是没有名,是总有人不在乎这些人的名。”

“……那照妈妈你的意思,当时老百姓不比那帮皇亲国戚更没意义?”

“哎?我可不是这么说的啊,你别害我。”写罢这句话递到女儿眼前后,青兰杏放下手的圆珠笔,对女儿轻轻一笑。

……

“无从择者,民与妇也。故古人有云,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昌】李端明

最近发现这篇文有个很大的毛病,我总用其他的“坏”来衬山娘的“好”,尽管大部分时候我并不认为山娘的就是好的,但总写出衬托的感觉(其实根本就是我文笔不好的原因)我争取改进……

另外末朝在设定里其实叫昌朝,设定上后期被入侵的时候被迫改国号为末(觉得没什么用就不放在正文中说了)

最后一句来源 唐代女诗人,道士李冶《八至》

第39章 古今(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