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净山海 > 第38章 古今(一)

第38章 古今(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末京城的高强红瓦,炕席床间内里,流传向全国各地乃至于世界各地这样一段来百年前的佳话。

那是在世为天子所掌,人奉天命而行时的故事。

“我们面前看到的正是六年前时候,由国外归还到国内的一本足足四万字的回忆录,它作为史料,为我国最后一任王朝的历史研究起到了空前绝后的作用,为长久以来的那段历史助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外南省博物馆历史文献馆内,一份复制而来的藏品书本端端正正摆放在透明打着黄光的玻璃柜中。

它通体成泛黄色的纸张,似乎一翻则粉身碎骨——青山穹见过这样“脆弱”的纸张,那是一本和母亲同年而生的,来自于一位最后一个帝国的读书人写的市井故事。

这是青山穹当年第一次来到末京的南省博物馆以及当年皇宫中的博物馆的所见所闻。时至今日,她也会为这封自白书和那个故事而感慨。

它不是来自代表百姓所需民意,也不是来自官员幕僚们的权衡思之,更不是读书人的叹天不公……而是现在很多人听了便厌弃的天潢贵胄。

当时的青山穹不可谓不惊讶。

原因很简单,她蹭到的导游按部就班地介绍这份文件时,说它是一份对详尽描写了宫中内外人物性格,又论证了人性和人类行为动机以及甚至剖析了皇权体制的一本集大成的丰富史料……

不过内心惊讶,孤身一人时青山穹向来不会向外表现,只边在一旁观瞧着导游队伍中窃窃私语和震惊的目光,心里盘算着日后定寻来原文看。

可不读不要紧。

多年后,出租屋内午休躺在床上犯困的她无意间一翻出那书中内容的誊印本的电子版,她便仿佛越了时空,置身于二百里外的京内城中。

首页的作者介绍,便是惊了她的第一次。她当时去末京的博物馆时心浮气躁,很多东西只是草草见了,如今一看,一瞬便有了时空重叠事事牵绊的幻妙之感。

“李氏端明(扶江十八年——秦晃三十二年),父一品定寒营大将军李明祁,夫为扶江皇帝六皇子,平亲王赵落尘。”

这是……青山穹调动出自己贫瘠的历史知识和约等于没有的数学能力,强行计算了一番。

嘶……扶江年间共五十二年,扶江之后是立端年,立端过后是川和,川和之后是秦晃……这位是扶江帝六王妃,也就是立端帝的……弟妹?

可我怎么记得,曾不知是从评书还是哪儿听闻的,立端皇帝的兄弟姐妹除了个个短命,便是连他的儿子川和也是短命的,登基不到三年就驾崩了。

这位亲王妃老太太居然活了四朝,整整八十九岁。

看到这里,青山穹还抱有疑惑地特意切进搜索页面,查了一下这位传说中的平亲王,和他这位王妃的普遍信息。

浏览不过多时,于青山穹心下了然。

平亲王赵落尘,史书上记载是文武双全才貌双全,骁勇善战,曾参与兴修堤坝水利,治理水患及亲临北方雪灾,甚至奉旨在定寒营亲代皇帝行“御驾亲征”事,皇位第二顺位继承人。

甚至最鼎盛时期同时掌管兵部刑部,以及大理寺,权倾朝野,与立端帝位平起平……这些经当代大部分学者佐以史料证实,都是真的。

以及最终于六十岁生日后两天逝世……总而言之,这位一心一意为当初皇帝着想的赫赫战功的人,在史书上以及流传下来的各部门史料数不胜数。

但居多数史学家所言,翻遍各种典籍古籍,那位平王妃李氏的传记在那本自传回到祖国后,都只有左右不过五十三个字,

“李氏,扶江十八年生人,定寒营总将次女,十九岁由上选秀指平亲王正室妻也,生有四子四女共八人,秦晃三十二年卒,终年八十九岁。”

剩下的,青山穹在电子书网站上的公开史料来回翻看,就连捎带脚的提及也没有,好像除生卒年自己夫儿之外,李氏九十岁的一辈子没过过别的日子似的。

比那在高度集权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后妃记录都少。时至越来越多史料公之于众的今日,依然有人推测李氏可能是做了什么当初人看来“大逆不道”的事情。

而这份自白书一样的回忆录未出现时,人们甚至没多往这方面想,只当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人一样,不会轻易被记入什么史册。

毕竟五六年前,第一次听说古代女人在外屋地打盆水洗脚被骂了几百年的事情的那个夏天,身穿背心大宽短裤在公园散步锻炼身体的青山穹没来由地感受到一阵恶寒。

通篇内容左不过叙述了些史料挖掘来的皇家故事。

譬如扶江帝在位五十二年后退位为太上皇,让身体状态相比他姊妹兄弟来看更良好,又经钦天监推算,才将皇位给了立端。

史料记载立端帝有七兄弟以及五姐妹,但到他继位时,全宫上下的只有立端和平王两个男丁和四个人皆已出嫁的姐妹。

饶是从小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的现代人,青山穹在看到这份史料时也不由得去想“这宫里是不是有哪个人身带克幼子的命”——

不过青山穹到底唯物,还是从古代人作息起居,医疗水平及在皇权统治下人们的身体状态和心里承受能力分析了一通。

这最后一个说法,青山穹在和朋友讨论时是这样举例解释的,“就说朝中官员每天要躬身下跪行礼这档,我猜应是损起膝盖和背部就容易出问题。”

“立端七年五月十五日夜,王闻于平启堂朝,谓圣者盛客各地来京之乐裔,位居堂中,伶列左右而坐,奏琴贺曲,与其交谈乡况,往年米粮价格,雨水情况无一不静闻……其中食物燃香皆无有吝啬。”

这是这份史料出现之前,从没有人会猜测到的场景。皇帝差人请来进二十名进京讨生活的乐师,亲自排宴,听他们讲自己老家的故事,听他们说小时候柴米油盐的价格……

怎么说呢,生在今天,青山穹能了解到这种事情的极其先进性,但以现代人眼光来看“择同一业而问”确实有以偏概全的情况。

更何况,立端皇帝做不做得这些,对当时的国家长远发展都不大。他后面的川和和秦晃,尤其是长命的秦晃,可是几乎现代老百姓公认的皇权至上的好手。

“立端十四年八月廿九,平王上折奏称,异姓王世子古辉勾连关外以及北方各地统领官员,准备南下谋反。”

这事在当年情闹得当是挺大的,青山穹高中还未分科时的历史课本上就曾提过一嘴这样一茬。

……

收到上谕前一刻,站在桌后的李端明还弯下身,研得磨了墨,紧皱眉头却片刻未停地奋笔疾书。

“传皇上口谕,平王听宣。”

堂内只有桌左侧太师椅上小口抿茶不是所思的王府主人赵落尘与心头正萦绕郁闷,脑中自我斗争,手中又不停刷刷点点的夫人李端明。

闻听院外有人来报上谕传来,二人连忙迎出门去,在院内站定,待到传话侍卫一进门,二人从容不迫又心悦诚服地用右手点点心口,双膝跪地拜下去,行了个本朝拜圣礼。

“陛下万岁。”

本朝对圣旨上谕但是没有什么规矩,不过看哪个皇帝喜欢些什么。如今立端帝行事尤为谨慎,此时又直特殊时期,能传口谕便不下诏。

“平王失女未至半月,妻神志不清亦有情可原,如何疯癫至此?以致拋夫弃父而本名上书于朕?今朕赐平王暂停朝中事务,于家中伴你妻五个月并一十五日,停发亲王食俸。钦此。”

……禁足。用漂亮话委婉地粉饰的禁足。

还有,直白地骂李端明疯子。

事已至此,不论平王多少政权在手,不论他在皇帝面前是个怎么样的红人,近些日子那些参他徇私枉法和结党造反的内容如鹅毛般飞来确不是虚假。

“另,李氏端明名讳有冲年号,往日虽是以简写部首而避讳,但今上责令将名讳更改为李氏断明,钦此。”

……找茬。欲加之罪的找茬。

言毕,传谕者注视下方跪着的平王夫妇,等待被革职者们的下文。

“陛下英明。”赵落尘面向地面,语气平淡,只用回诏的模式,不痛不痒地回了一句。而这份口谕被着重点名的李氏闻听后跪拜身躯下沉,做了个叩首的动作。

朝廷规定,臣妻命妇不可直面回陛下谕旨,接旨需家主代言。

“臣之妇叩谢陛下不治罪之恩。”

当然,朝廷更不允许一个身为王妃的人大张旗鼓挥豪泼墨,一书千言,以父夫外个人名义书写下一封密信,恩准皇帝莫要因为四公主夫家与古辉有关联而下诏处死四公主及古王的其他女眷。

传谕大臣抬眼,撇向堂中纸笔桌上未完成之书,不紧不慢地开口,语气中带着警告。

“皇上还说,平王生性忠诚,不会参与叛变和逼宫结党。平王妃深闺内宫中人,学识不佳眼光短浅,因为半月前痛失已长至二十岁之女,故胡言乱语书信给朕,朕念可怜天下父母心收下。阅之而返,望将此等妄言带入坟茔,断不可见其天日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