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明月溶溶 > 第22章 第 22 章

第22章 第 2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原先的东家也有让庄子里养鸡鸭猪羊的,只不过是养来抵租的,自然要自己花钱买仔子来养。

如今说东家贴补银子,到底是怎么个贴补法儿?

卜庄头干咳一声,继续解释:“这养殖啊,端看你们自己家里的余力,东家说了,愿意养鸡养鸭子的,每只贴补五个钱儿,想养羊仔的,每只贴补二百钱,猪仔补贴五百钱。”

卜庄头故意顿了顿,果然收到意想之中的效果,屋里顿时嗡嗡声作了一团。

见有人想要发问,他又继续道:“我还没说完呢。听好了嗷,愿意养牛的,每头补贴——三两银子!”

“多少?”

“没听清,好像是三两银子。”

“三两银子买头牛,那咱自己个还得往里添点钱吧?咱们哪有这闲工夫钱啊?人要吃口饱饭还是问题呢。”

大伙自己个讨论了半晌,还是没闹明白,这个贴补到底算是个怎么回事?

是借钱给大伙儿养殖还是算作租子,将来交租时候要扣掉这部分先出的钱?

卜庄头一开始听这主意的时候也是费了好半天劲儿才理解过来,这会轮到他讲给大伙儿听,自然知道怎么解释。

“咱们这个新东家是个热心肠,打水塘给咱们算工钱,大伙也是都领了的。王丫头的娘病了,人家也没有不管。如今他瞧咱们这些个老庄户实在是精穷,又白白出二十两,叫咱们按着方才这个例,置办些养殖,将来养大了能卖钱了,他也不白要咱的,或是自己去集上卖,或是按市价卖给东家,都由你们自己个做主。”

卜庄头见自己已经说得明白,等了半晌却不见有人响应。

大伙儿都是有顾虑的,先不说这他们此前从未见过这般好性的东家,有些不敢相信。就说这一两年地里不仅不大长庄稼,就连杂草也不如往年茂盛,养个家畜岂是那般容易?

况且东家贴补的银子也不够买整的,便是买只鸡仔,自个儿至少还得往里搭几个钱,一年下来还有减损,总是赔本。

卜庄头清了清嗓子开始主动点名:“王丫头,你家可想养点啥?”

王丫头犹豫了下,还是下定决心:“卜爷,您老也知道,我家人手单,要是家里多个弟弟妹妹,养俩猪仔倒是好的,赶到山里放它一天,自己就吃饱了,也用不着操心给它找吃食儿。”

众人一听,觉得有道理,有孩子的人家心里暗自在琢磨这事儿的可行性了。

又听她继续说道:“这里头又数养羊更划算些,年前我们家进城瞧了几日病,可巧听见药铺的掌柜四处打听要买些羊肉过年,那价格比猪肉还高出许多。”

这话有人赞同,有人质疑:“这羊才有多大一只?就是连毛带皮整个剐了,也没一头猪卖的贵啊!”

“叔,正因为大家伙儿都像您这么想,都不愿意养羊,真到了逢年过节的,反倒成了紧俏货,这才卖的上价啊。”

这些讨论都说到了众人心坎上,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预设了些各项养殖的规模和收益,向卜庄头报了名。

卜庄头自己又带头,盘算着就着东家给的三两银子,差不多的淘个小牛犊子,费心养上两年,也就可以教着耕地拉车了。

他这一带头,自然也打开了大家伙儿的思路。

东家给贴补那些鸡鸭猪羊的钱,都不够买整个的,唯有贴补的三两银子倒是有可能买到小牛犊子,只是一两年间出不了力也下不了崽罢了。

最后大家伙儿都报了自家的名,回头一数,发现王丫头却还什么都没报。

众人想到她开头说的话,确实,她们家人丁单薄,每晚弄口人吃的都得到天黑,哪里还有余力养猪养牛?

却听见王丫头脆生生的道:“卜爷,我们家就想养十只鸡仔,十只鸭子就够了。”

坐在旁边的大婶子是好心的,便劝她:“丫头,你报这么多小鸡小鸭的,那还不如报两只羊仔子算了,回头叫我们家小栓子帮你赶着上山,等养大了一卖,也能多卖些钱不是?”

王丫头还是谢绝了大婶的好意:“我倒是想麻烦婶子呢,只是我娘天天在家里唉声叹气,索性弄几个小鸡小鸭给她在家看着,有点事情做做也好。”

这话也没毛病,卜庄头敲了敲烟斗,纯靠记性记下了这些人各自的需求。

赶明儿到城里把银子换了铜板,才好发下去给他们各自去采买去。

因着要抽出时间进城,庄户们白天耕地干活,吃了晚饭便点着火笼子,到附近村庄里找相熟的人借牛借犁耙。

不上两三天,连赶牛的熟练把式都让他们借了来,帮着翻地。

农人们帮忙大多不是为着工钱,而是为着换几个工,将来自家农忙时就会有人来帮忙。

苦头庄的地翻完没过几日,终于在谷雨前后下了一场小雨,别的农人农庄这才开始翻地,苦头庄已经就着小雨将种子种了下去。

这次春种同往年大不相同,东家萧淮奕带了个花白胡子的老头来,亲自到田间监管他们劳作。

庄户们看那老头指挥他们将墒垅之间饿距离挖得比往年宽不少,播下的种子也是杂乱无章。心头甚是窝火,但瞧着萧淮奕在老头面前都十分恭敬,也不敢多说什么。

这地种得这般稀疏,速度倒是快了不少,这几日夜里连着下了两三场小雨,庄户们硬是晨星而作,戴月而归,全庄子的人忙了十来日,种下了一百二十来亩。

最后还剩下些土地,却不叫种东西了,算下来总有十来亩,零零散散的白空闲着。

庄户们瞧这位胡乱指挥的老头子是越来越不爽了。

南云子自打播种就一直住在了苦头庄,反倒是萧淮奕隔三差五才来一趟,这十来日总也该同农户们有些熟悉了。

却不想除了卜庄头一家,别人虽听他的话,背地里却总能感受到一两股愤愤不平的视线。

这日他便问态度明显有些不好的定子:“有什么想法只管说。”

定子平日里也是指手画脚习惯了的,如今见萧淮奕和顺子都不在,便大着胆子道:“我头一个就闹不明白,六十来亩蜀黍,有一半是和番芋混着种,那三十几亩黑菽,里头又有十来亩混着蜀黍种,这乱七八糟的,秋收怎么收?来个别庄的人看了,也要笑话咱们不会种地!”

大伙儿都是这个意思。

他们常年被别庄的人嘲笑,这委屈已经受的够够的了,如今这不是上赶着往别人手里送笑料吗?

南云子听了并未生气,见这些农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要点,竟比他那痴迷农书的学生萧淮奕还敏锐些。

心道农人的智慧与经验当真是不可小觑。

不过他并未打算回答这个问题,他同样也很清楚农人的执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看到成果之前,他不打算花费精力同他们讲述道理。

他已经老了,这十来日劳作下来疲累不堪,尽管别人瞧他只是背着手在田地间走走看看,却不知这于他已经是勉强。

他摆了摆手:“还有什么要说的?”

有人道:“老先生,如今这地拢共种了八十多亩,还有十来亩零散的种啥?”

种啥都好,总不能空着,否则都交不起税粮了。

可这老头子在这个节骨眼上偏要叫停,让他们开始从水塘里担水浇地了。

“啥也不种,等着你们东家指挥挖沟就成了。”

众人面面相觑,听到说起东家,也不敢过多反驳,只好挑了担子浇地去了。

头一遍浇透了地,就等着嫩芽破土,再根据表层土地的干湿程度和幼苗的状况,适当补浇就行。

播完了种子,南云子也回城里去了。

这期间庄户们总算有了空闲,揣着铜板到城里的集市买自家想要的家畜。

定子等几个大老爷们跟着卜庄头在牛市晃悠了半日,总寻不见合适的牲牛。

三两银子买个才断奶的小牯子倒也够,就是总觉着不怎么划算。

若是买头同样大小的小母牛,养个三年既能干活又能下崽,比牯子有用多了。

只可惜牛市里没这样合适的,因此大老爷们转了一圈,光打听明白了行情,却是空手而归,打算回了家十里八乡慢慢寻访着,总能买到合适的。

妇人们则是以卜庄头媳妇为首,专门去那奶猪奶羊的集上狠狠杀价,着实占了不少便宜,算下来每家少出了不少铜板,满载而归自是高兴。

这一趟因着是办正事,孩子辈的除了王丫头,谁也没让跟着来,免了打扰大人办正经事。

妇人们杀价自然不指望王丫头这个小姑娘,便让她先看看着那些蹲在角落里卖卖家禽的摊位,并嘱咐先别给钱,等她们那头买好了,自然来帮她掌眼杀价。

王丫头并没有去挑拣那些毛茸茸的小鸡仔小鸭仔,她看中了旁边一个竹篮里,蹲着一只打瞌睡的羽色灰麻的母鸡。

问了卖鸡的主人价钱,那主人好似找到了倾听者,也不急着说价格,就先抱怨起自己的货物来:“唉,别提了,原本养着指望它多下蛋呢,谁料隔三差五就要抱窝,抱窝又不下蛋了,成日家鬼迷日眼的,还浪费我许多粮食。你有意要,就给个七十文,我也诚心卖,这鸡啊,就剩这几两肉值点钱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