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红楼宝鉴[红楼梦] > 第22章 第 22 章

第22章 第 2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关于年龄属相问题,我先再说明一下。

脂批在书开头就说《石头记》一书是“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

书中有“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

《红楼梦》这本书一体两面是肯定的。一面是贾府里兴衰史,一部是挽明之作。

然而脂批又说:

“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譬之绘事,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

那么作者到底想不想读者体会此书的另一面呢?作者其实很矛盾,身处那个时代,他又怕被人看出来,惹祸上身,又不甘心无人体会,总之我觉得作者还是希望读者可以体会的,不然不会在脂批中一再暗示。

既然书是一体两面,则书中人有两个年龄也就不足为奇了。

书中年龄,一开始明确说了的,有黛玉六岁,宝玉七岁,宝钗十三岁,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宝钗十三岁,是薛蟠抢香菱时就说她十三岁,所以和黛玉、宝玉的年龄没有时间差 。

第二次明确年龄,是在搬进大观园一年后,宝玉被马道婆厌压生病,一僧一道来救他,明确说与他一别已经十三年了,也就是说宝玉这一年十三岁。

按书里发生的事推算,此时距离黛玉进贾府的确也是有六年了。

那么前一年元春省亲,宝钗十五岁及笄生日时,宝玉真实岁数就是十二岁无疑。

从宝玉七岁到十二岁,过了五年时间。

可是一开始书里介绍宝钗十三岁,过了五年时间,这年才过十五岁生日,所以说宝钗这里谎报了岁数,假年龄比真实年龄小了三岁,这一年她十三岁加五岁,真年龄应该十八岁了。

同样的道理,宝玉十二岁这年去袭人家,遇到十七岁的红衣少女是袭人的两姨妹子,所以袭人这年真岁数是十八岁,书里也说了她和宝钗一样大,正好对上了。

书中第三次明确年龄是第四十五回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黛玉对宝钗说我长了今年十五岁。

但是这一年与宝玉十三岁生病是同一年,也就是说这一年宝玉的真年龄才十三岁,黛玉真年龄应该是十二岁。所以黛玉自报的年龄是假年龄。

她为什么要自报一个十五岁的假年龄呢?同样是因为十五岁就及笄了,此时不仅有宝钗的金锁,还有湘云的金麒麟,薛宝琴也来了,所以黛玉说自己十五岁及笄了,为自己争取时间。

当初林如海病重,贾琏带着黛玉回扬州,冬底走的,第二年九月林如海才病故,将近一年时间,林如海对身后事必有托付。

从后来贾琏和王熙凤都说宝玉是定了林妹妹的情况看,贾琏当初肯定是对林如海有承诺的。

宝钗假年龄前一年刚过十五岁及笄生日,所以这年假年龄是十六岁,比真实年龄十九岁大三岁。

宝玉比黛玉大一岁,这一年黛玉假年龄十五岁的话,宝玉的假年龄是十六岁,和宝钗的假年龄一样。

又过了一年时间,第六十九回尤二姐吞金自尽的时候,出现个属相的标准就是秋桐,秋桐属兔,这一年十七岁。

也就是说这一年十七岁的人属兔。

那么这一年按假年龄:

宝玉十七岁:属兔

黛玉十六岁:属龙

宝钗十七岁:属兔

这一年按真年龄:

宝玉十四岁,属马。

黛玉十三岁,属羊。

宝钗二十岁,属鼠。

他们真假年龄之间都是差三岁,薛宝钗是真比假大三岁,黛玉和宝玉是真比假小三岁。

在宝玉与袭人偷试云雨情时,作者写袭人比宝玉大两岁,显然是谎言,这个是袭人的假岁数。

偷试那一年宝玉七岁,袭人比他大两岁就是九岁,到尤二姐死时,过了七年,袭人十六岁,属龙。袭人就是龙衣人,模仿黛玉做劝谏贤人。

晴雯的假年龄出现的《芙蓉女儿诔》中,作者明确说说她十六岁,其实不可能,因为书中说了,她与宝钗、袭人同岁。

所以这里十六岁就是晴雯假年龄,这个好推算,前一年秋桐十七岁属兔,那么晴雯比属兔的秋桐小两岁,属蛇。

再给大家总结一个列表:

真属相:宝玉属马

黛玉属羊

宝钗、袭人、晴雯属鼠

假属相:宝玉属兔

黛玉属龙

宝钗属兔

袭人属龙

晴雯属蛇

宝钗、袭人、晴雯就是摇身一变,变成香玉来偷天吞月的耗子精。宝钗披兔皮,仿宝玉;袭人,龙衣人,和晴雯蛇人,都是仿黛玉。

袭人效黛玉劝谏之贤,晴雯以蛇像仿黛玉的龙像,所以王夫人说晴雯水蛇腰,像林妹妹的模样。

另外书中多处说宝玉像猴,宝玉呈现猴像。

在书中第二十二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里写:

“一言未了,早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这个这句不好,那一个破的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

再比如在书中第十四回,宝玉“猴向凤姐身上”,说:“好姐姐,给出牌子来,叫他们要东西去。”

又比方在书中第二十四回,宝玉宝玉眼馋鸳鸯白腻的香脖子,“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

其实《红楼梦》开篇神话部分的设定有借鉴《西游记》。

《西游记》开篇即是一首诗:

混沌未分天地乱,

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

开辟从兹清浊辨。

《红楼梦》里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便来自这句“茫茫渺渺无人见”。

《红楼梦》中的《红楼梦曲》“开辟鸿蒙,谁为情种”,来自这句“自从盘古破鸿蒙”。

“开辟从兹清浊辨”,正应了《红楼梦》里男子、女儿的清浊之辨。

《红楼梦》开篇,在“何我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旁边有脂批:“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是以书中人物男女可以互换,只以忠奸辨清浊。

《红楼梦》开篇神话部分,先写一块顽石: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脂批: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脂批照应副十二钗)。”

其实书中还有十二钗又副册,怎么可能只有二十四?所以脂批这里打了马虎眼,其实这两个数字落在二十四上,影射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至明朝崇祯十七年的二十四史。

书中又说:“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脂批:合周天之数),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对比《西游记》里孕育孙悟空的石头: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

《红楼梦》里说:“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脂批:煅炼后,性方通。甚哉,人生不能学也。)

《西游记》里的石头:“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可以看到,《红楼梦》里幻化成通灵宝玉的顽石,出自西游记的石头。

寓意贾宝玉的前身就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

第三十二回袭人对宝钗说宝玉“牛心左性”。

“偏生我们那个牛心左性的小爷,凭着小的大的活计,一概不要家里这些活计上的人做。”

“牛心左性”是曹雪芹杜撰出的一个词,典出《西游记》里的“牛王本是心猿变”。

《西游记》里第六十一回:孙悟空定要找牛魔王抢回芭蕉扇时说:

“土地说得有理,我们正要与他赌输赢,弄手段,等我施为地煞变。自到西方无对头,牛王本是心猿变。今番正好会源流,断要相持借宝扇。”

而孙悟空就是心猿,《西游记》第十四回回目就是“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指孙悟空杀了六个毛贼,从此六根清净,心猿归正,指的就是他自己走入正途。

《西游记》中以孙悟空影射人的心念,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以及七十二变,指的就是人的念头瞬息万变,不受约束,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西游记》里孙悟空是齐天大圣,牛魔王就是平天大圣。孙悟空会七十二变,牛魔王也会七十二变。

牛魔王就是孙悟空的心猿所变,所以《红楼梦》书里写孙猴子所化的贾宝玉有一颗牛心左性。

书中第四十九回,黛玉看到史湘云穿了贾母给的貂鼠等皮毛做的衣裳,笑史湘云:“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

前文讲过史湘云是个多面角色,饰演过宝玉,可做宝玉分身看。这里黛玉叫她孙行者,就是影射宝玉。《西游记》里,孙悟空在天空当过弼马温,是天上看养龙马的,所以宝玉又属马。

贾宝玉是孙猴子,贾府上下就是个猴窝,所以才有秦可卿“树倒猢狲散”一说。

书中第二十二回贾母的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谜底是荔枝,又一次点出猴子来。同时影射元春是杨妃。

同样在这一回,宝钗生日“只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点到贾府本像上了。

这一回里还说贾兰“天生的牛心拐孤”,因孙悟空长着一张孤拐脸,贾兰也是一只小猢狲。

书中第五十回,史湘云做了一个谜语:“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只有宝玉猜到是耍的猴儿。

宝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着了,一定是耍的猴儿.”

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了。”

众人道:“前头都好,末后一句怎么解?"

前头“溪壑分离,红尘游戏”,意思猴子离开野外溪壑来到人世中,成为尘世中的游戏。

后面的“后事终难继”,史湘云的解释:“哪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其实这只是表象,真实的意思在朱氏由字辈,朱由校和朱由检兄弟两个,以及南明朱由崧等人的“由”字上。

申猴,申代表猴子,崇祯自缢的那年是猴年,所以称为甲申之变。

“申”字把下面的尾巴去掉正好是个“由”字,史湘云这个谜语讽刺朱家的子孙是剁了尾巴的猴,后事终难继。

书中第五回写到元春判词时,脂批:世人好事者,争传《推背图》之说。……此回悉借其法,为儿女子数运之机……”

证明《红楼梦》中判词和图画借鉴了《推背图》。

在明朝也有一个著名的类似“推背图”的“烧饼歌”,是元末明初名臣刘伯温所做。

“烧饼歌”里,朱元璋问

“以天下后世之事若何。

刘伯温说:“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

后来讲到甲申之变时期,刘伯温的预言是:

万子万孙层叠层,

祖宗山上贝衣行;(崇祯二字谜语,祖宗山是崇字,上贝衣是个祯字,同时句意指其上山自缢走了)

公侯不复朝金阙,

十八孩儿难上难。(指南明朱由榔,朱由崧都有个木字,木字就是十八)

第五十四回元宵节时,贾母先讲了个十子十媳,小媳妇喝孙大圣猴尿的故事。

后来凤姐也讲了个笑话:

“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滴搭搭的孙子……嗳哟哟,真好热闹!”

这就是“烧饼歌”里朱家“万子万孙”之意。

笑话结局“冰冷无味的就住了”:“底下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影射明朝结局难免一个树倒猢狲散。

接着凤姐又讲了个聋子放炮仗的笑话,影射南明朱由崧等人,都是聋子放炮仗白费力气,就是一笑话。等他们放完最后一个大炮仗,明朝也彻底散了。

所以第二十二回薛宝钗过生日,点了一出《山门》,这出戏的名字实际叫《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要给薛宝钗做生日时,凤姐便对贾母说了一句:“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

因凤姐又点了一出《刘二当衣》的戏,讽刺薛家是开当铺的。

于是宝钗便点了一出《山门》,化身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即贾府家庙。

还告诉宝玉“有只寄生草,极妙。你何曾知道!”

寄生草,寄生在贾府之草,指的就是薛家。

果然“宝玉听了,喜的拍膝摇头,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

黛玉却早看穿宝钗把戏,把嘴一撇,道:“安静些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就‘装疯’了。”

后宝玉又因为调停黛玉与湘云间的矛盾,反落了两处的数落,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内容,受宝钗说的《寄生草》戏词提示,故提笔立占一偈云: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然后又填一只《寄生草》写在偈后。

此时宝玉因宝钗教唆,误解《南华经》又入魔道,有了出世之念。

宝钗看了宝玉写的东西,自承是个罪魁。

“我昨儿一支曲子把他这个话惹出来。这些道书机锋,最能移性的,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存了这个念头,岂不是从我这支曲子起的呢?我成了个罪魁了!”

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给丫头们,叫快烧了。

想毁灭证据,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而魔根已经植入宝玉心里。

这时黛玉出面阻止了她。

黛玉笑道:“不该撕了。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

果然黛玉的诘问让宝玉暂时脱离了魔怔。

黛玉道:“只是以后再不许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什么禅呢!”

宝玉一次有玩世不恭的出世之念,是因为袭人的吃醋挟制,一次是因为宝钗的挑唆,而两次皆由黛玉化解。

黛玉才是真正的贤黛玉,良师益友,忠直的谏臣。”

麻烦走过路过的宝子动动发财的小手点个收藏吧,它又好久不动如龟了,哭瞎

第22章 第 22 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