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绝赞尸体扮演中 > 第11章 剧情外·某人的解释

第11章 剧情外·某人的解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把7~10章,理解成有关现实回忆的梦(但真假参半)就好了。

感觉大部分人都没有看懂,我来解释一下(主要是对已经出现的解释,还有很多解释了要剧透,就没有解释),比较无聊和乱,看不看无所谓啦。

建议把7~10章看完,再看解释。

第七章:

一开始“我”在梦中知道自己在做梦,看不清书上的字,连名字和脸也是看不清的。

然后“我”试图通过贴便利贴来区分书的种类,「同学君」说的「可能是因为你遇到了和我类似的事情吧」,这里是指他遇到的校园欺凌,和“我”遇到的全体孤立(但“我”是没有发现这个事情的)。

也能从第七章的内容看出来我被孤立:

1.「可班上的安静,是在无声的催促我。」(正常来说,或多或少的会有人的声音的,但这里明显是没有声音)

2.「我的心跳得像鼓一样激烈,情绪已经到达了崩溃的边缘,一时间我觉得自己异常清醒亢奋。」(因为老师的不管不顾,“我”潜意识对校园,特别是老师,一直有抵抗心理,“我”害怕老师和同学)

3.「令我庆幸的是没有一个人上前找我询问」(这里也是因为被孤立了)

因为不知道“家”的位置,就随便答应和「同学君」回家。在路边的河旁边,“我”发现“我”自己的脸也是看不清的。

在聊天中,“我”提到不知道「同学君」的名字,就含糊过去。

但在“我”道别的时候,喊了「同学君」的名字(正常来说,人是知道自己同桌的名字的),又没有任何迟疑地回“家”(正常来说,人是知道自己放学回家时,家的方向的),最后我写到“路旁玻璃门上的倒影在夕阳的映照下逐渐清晰”,注意是清晰。

说明这个时候的“我”已经忘了这是个梦,且慢慢像梦中的“npc”一样。

第八章:

是以老师的点名开始的,前面提到很多次“我”是根本听不清名字的,全都在“我”耳中是模糊的。但是!

“我”居然能分辩出自己的名字了。

这已经是在明面上说明,“我”忘了这是梦,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梦中的角色。

「眼睛下瞥见书本上介绍「太宰治」的内容」,也是前面提到过的,看不清内容,但“我”现在又能看见了,也是在暗示(已经是明示了啊喂!)

「同学君」说「又在说莫名其妙的话了……」,“又”,所以“我”本身在别人看来就是莫名其妙的,也侧面解释了“我”被孤立的原因。

(后面的「记住我的就是‘啊,我跟他聊过,比想象中好接触,但有些奇怪’」也同样是在作解释。)

「同学君」又说「我就夏天死去好了」,正常人真的会笑嘻嘻地作下这个觉定吗,不会!

「他总说自己热。我也总让他以后夏天不穿长袖」,提问,「同学君」为什么要穿长袖?因为校园欺凌已经从小事情,变成了动手。

但“我”不问为什么,后面写到原因「他不愿意主动告诉我,我也不愿意主动去问」。

「尽管【 】自己说他不难过,但我还是注意到他的行为举止和之前不太一样。」这个时候校园欺凌已经非常严重了,不光是猫咪的问题。

「‘是吗?’他愣了半晌,思索着什么,过了好一片刻,‘我希望高中的时候我们能在同一所学校,最好是在一个班上。’」

他为什么要思考?就是在想自己要编出什么谎言,来掩盖自己真正的愿望。

在抽签的时候,“我”想「要是时间再长一些好了。要是能停在这一天好了。」就说明“我”潜意识知道后面会发生的事情。

「同学君」的健康抽到了「凶」,为后面死作伏笔。而“我”抽到了「末吉」,所以「我的身体在今年会出点问题,但在可以应付的范围内」,也刚好在第九章,心理老师叫我作铺垫。

「【 】的表情中似有无法言说的悲伤在酝酿,若隐若现。在笑容背后,那些潜藏的深深情绪在寂静中起伏,使得他显得有些无措,不知所措。」

校园欺凌愈发严重,「同学君」本身就是在强颜欢笑,但“我”又一次拒绝了他的“交朋友”,他有些笑不出来了,所以才会露出这个表情。

在结尾,「我轻轻问自己,或许,是开心的吧?因为在这片刻的宁静中,我没有感受到任何负面情绪的侵袭,反而仿佛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我”需要靠没有负面情绪来判断自己开不开心,也是证明了“我”的精神状态不好。

第九章:

开头是“我”被心理老师叫到办公室,最后老师建议“我”去专业的地方,只要真正的精神有严重问题的,老师才会建议去那。

显然,“我”认为自己没病,就一直没有去看过。

在“我”去找「同学君」的时候,听见了别人的窃窃私语:「是不是因为他之前好几天没有来?」「同学君」不来学校的原因很明显,是校园欺凌已经到了他要去医院的地步,请了假。

「我惯于装聋作哑,仿佛外界的声音都被一层无形的屏障所隔绝,径直走向办公室”和“而我,只是安静地站在一旁,并没有阻止,只是单纯看着,害怕惹事生非。」在欺凌发生时,视若无睹本身也是一种与欺凌无异的卑鄙行为。

老师的不信任,朋友(他自认为的)的无所作为,班上的欺凌,正常人都不可能傻到笑呵呵的。

「‘哎你为什么在这……’他立马明白了,转而问我的情况,‘怎么样?老师问什么了?’」他明白了“我”又一次袖手旁观,选择转移话题。

邀请“我”去夏日祭的原因是转换一下心情,那谁需要转换心情?「同学君」和“我”都需要。

在夏日祭,“我”对金鱼的看法,也能看出“我”骨子中其实是个悲观主义者,但“我”自己又不认为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认为自己是个正常人。

「他继续追问:‘那如果是我送的金鱼,愿意养吗?’」注意,是“我送的金鱼” 他在试探自己对“我”的重要性。

「‘他死了你会难过吗?’他紧逼不舍。」这里的“他”指的就是「同学君」自己。也就在这个时候或者更早,他就想要死了。

后面,他又让“我”以后看到同款糖果要想起他。不觉得很像临死前遗言吗?

最后,「同学君」说“我”欠了他一次烟花。既然欠了,就要还,还的话要在明年的夏天。历史上「太宰治」曾因为一条棉质和服,愿意活到夏天。他也是同理,现在处于想死,但又不想死,在给自己找活下来的理由。

第十章:

「同学君」还了“我”一本去年借的书,上面贴了便利贴,与第七章是一样的。但“我”明显是忘了这件事。

想一下,那是在还知道这是梦的时候贴的,现在忘了。因为正常人不会在书上贴便利贴来区分书,所以“我”在梦中就忘了这件事。

也是再一次告诉没看懂的人,“我”已经完全融入了梦中。

后来,“我”必须快点回家,一般快点回家会在教室坐到人走光吗?

不会。

所以教室是有人的。

「同学君」被欺凌可不是一两个人弄的,是几乎全班,也就是说,一个保护他的人走了,他真的不会被再一次校园欺凌吗?

在路上,“我”感到了不安,但是我写的时候故意没有写“我”为什么感到不安。

即是想说,这是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的理由,是“我”的潜意识在作祟——现在的“我”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

“我”在校园找的他,没有去别的地方。

从后文可以看出,这个梦不是第一次了,但“我”还是需要寻找。我们可以推理出「同学君」每一次都在校园的不同地方。

在回忆中,「同学君」开心是因为“我”来找他了,结合他的背景,很有可能是他知道了自己对“我”的重要性是有一点的。

梦中,「同学君」一共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与上面是同样的道理。第二句话,是在做确认。

全文中,「同学君」都在作伪装,那么他的家人会不会也是假的?

那就合理了,一个人被校园欺凌,老师的不任信和不管不顾,家人的不合,朋友的袖手旁观,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想要死。

也就是说,如果“我”答不出来,他便可能全自.杀(同时解释了为什么会在天台)。

但在“我”的视角,是“我”杀了他,这里杀了之后,出现了一个长着“我”的脸的人。那么如果他是自.杀,“我”就不应该在天台,所以下面的那个人才是“我”。

在中间的「我摸了摸手臂上的潮湿,手指沾上血色,小心翼翼地舔了一下血液。」试想,他的血真的会溅那么远吗?

所以这里是下面人的视角。

那为什么会是下面那个人的视角呢?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下面那个人才是真正的“我”,而天台的“我”并不是“我”。

总结第七章到第十章:

在“梦中梦”里,“我”做梦的顺序是:知道自己在做梦→忘了自己在做梦→反应过来在做梦。

而“梦”里,“我”一直知道自己在做梦,可以参考“梦中梦”得出结论,“我”根本就没有做梦,那是现实,而“梦中梦”,才是真正的梦。

以“我”的视角来看整个故事,可以发现“我”一直处于事外,所以“我”是看不全面的,于是某个人就想通过侧面,来暗示整个故事(显然失败了)。

整本小说会一直在这个基调上——“我”不关心的不细写,“我”不知道的不写,“我”认为的就是认为——

“我”所见所听所想,都不一定会是现实。

请不要相信“我”的记忆,连自己名字都不记得的人,真的能记得「朋友君」和「同学君」吗?

请记住一点:不要相信“我”,不要相信“我”的记忆,只有第三人称是最真实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