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25章 唐太宗(8)

第25章 唐太宗(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年轻时的李世民为李唐打下了半壁江山,而登基之后,二凤同样没闲着。

隋末大乱,军阀割据、突厥复兴,虽平定了各方枭雄霸据一方的局面,然而还有一个庞大的草原帝国横亘于唐王朝的头顶之上。

武德年间,突厥经常南下骚扰,唐朝廷对此无可奈何。然而李世民继位后,仅仅三年,就依靠政治分化和军事攻击,击灭东突厥,擒获颉利可汗,一雪唐初称臣之耻。

也就是这一年,李渊同李世民僵持不下的关系得到缓解。

史书记载,上皇闻擒颉利,叹曰:“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上皇召上与贵臣十馀人及诸王、妃、主置酒凌烟阁,酒酣,上皇自弹琵琶,上起舞,公卿迭起为寿,逮夜而罢。

——汉高祖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大仇尚且不能得报,而他与突厥对战时的屈辱,二郎却亲手给他报了。

小时候独所钟爱的麟儿如今已为天可汗,天下共主,万国来朝,怎能不令人骄傲。

适逢生日宴会,二郎悉心准备,死对头颉利可汗大跳胡旋舞,南蛮酋长冯智戴被迫赋诗,这堪称为李渊此生的高光时刻,一雪前耻,大慰平生。

将江山托付给二郎,所托得人,再无遗憾!

从今往后,李渊便安心做他的太上皇去了,日子悠哉,再无所虑。

再后来,李世民又陆续灭了吐谷浑与高昌,打击薛延陀,大伤高句丽。大唐版图西到罽宾,南到真腊,北到室韦,东到靺鞨,疆域翻倍。】

煌煌天幕向诸朝万众展现了后人眼中的盛唐,壮阔恢宏的长安城、万邦来朝的气派、繁华喧闹的市井以及金碧辉煌的宫殿......

高座上的天可汗身着金色龙袍,气宇轩昂、不怒自威,四海之内,莫不宾服。

唐朝·秦王时期

三年!击灭东突厥,擒获颉利可汗!

头颉利可汗大跳胡旋舞,南蛮酋长冯智戴被迫赋诗,大唐疆域翻倍......李渊闻之,不敢置信,缓过神来后开始畅怀大笑。

“二郎,好,好啊!不愧是朕最看重的儿子!”

心头阴霾霎然散去,李渊豁然开朗。

自己已是花甲之年,既然做不了皇帝,那么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当个太上皇也未尝不可。反正即位的是儿子,还是从小宠到大、最得他心的儿子,没有便宜外人。

最关键的是,自己能达到二郎的成就吗?李渊扪心自问,自知不及,若不能灭突厥平天下,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为了多坐几年皇帝位置赔上自己的名誉,未免太得不偿失了些。想及此,李渊向李世民招了招手道:“二郎,来,到朕身边来。”

“既然天幕说你有大才,建成又自请离开,那从今日起,你便是大唐的太子!”

“挑个良辰吉日即位吧,朕也该享享清福了。”

别的不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这点李渊还是懂的,尤其是天幕现世,如今天下归心于二儿子,再硬着头皮对着干,保不齐连太上皇的位置也没了。

见李渊前后态度反转如此之快,李世民蓦地抬头,惊愕道:“父皇——!”

李渊拍拍李世民的肩膀,“二郎啊,莫要令朕失望。”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均得,天幕描绘的盛世大唐就在前方,李世民心潮澎湃,叩首郑重答道:“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

【别看李世民武治登峰造极,其实文治也丝毫不弱。与汉文帝、隋文帝两人难分伯仲。

隋末炀帝杨广造成天下大乱,民生凋敝,人口锐减三分之二,留给唐朝的户口只有两百余万户,像河南和关中这样的主战场,人口幸存下来的甚至不到十分之一,简直是人间惨剧。

面对这样的天崩开局,李世民任用贤能、知人善任,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真正做到了‘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此外,中国是农业大国,历朝历代想要繁盛必须重视农业生产。于是李世民实行‘均田制’,严格规定了占田的额度,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荒地得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恢复迅速。

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多管齐下,在数条政策有条不紊的推行下,华夏大地开始从噩梦中复苏,没几年就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大概是上天也眷顾这样的好皇帝,公元630年,农业大丰收。

一斗米价为3、4个铜钱,在这之后的十多年里,连续丰收,高的时候一斗米也不过4、5个铜钱,低的时候甚至只要2个铜钱。

《资治通鉴》中记载:“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官吏贤能、政治清明、百姓安逸,从上至下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风气,而后历代有为的治国者,皆追慕‘贞观政风’而力图效仿。

前半生马上定乾坤,后半生下马平天下,也难怪司马光盛赞曰:“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一斗米多少钱?”炎炎夏夜中,有农人抚摸手中稻粟,颤抖着声音问道。

“三四个铜钱,只要三四个铜钱!”适逢灾年的人们喃喃自语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天幕一定是骗他们的!便宜数十倍的价格,路不拾遗,外户不闭......这怎么可能做得到!

可又是史书记载,怎会有假。唐朝......唐朝!为什么他们没有生在太宗年间!

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眼含泪水,对比之下,原本习以为常的苦难具象化起来,沉重地叩在每一人心间。

“阿耶,我想到太宗皇帝治理的地方去。”面黄肌瘦的男童扑在父亲身上,闷闷说道。

“乖,咱们虽然去不了,可之前天幕换的红薯不是种下了吗?等以后粮食大丰收,这日子啊,也就有盼头了。”劳作的母亲放下手头活计,抚着孩子的背安慰道。

隋朝

杨坚一听,也顾不上自己被后世赋予了“文帝”的美誉,顿时上气不接下气,怒火中烧,九百万的户口,硬生生被逆子糟蹋到了两百多万!

民生凋敝、人间惨剧......

南北朝杀伐征战,尸横遍野的局面犹历历在目,不过太平了几年时间,逆子又带来一场大劫。

“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杨坚悲怆叹道,双眼发黑,血冲上头,一个踉跄就要跌倒。

“那罗延——”独孤皇后忙近身搀扶,“太医,快传太医——!”

【二凤的事业一路生花,感情生活也同样精彩。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少见的、帝王当中的恩爱夫妻,这可是被惜字如金的史书盖章过的爱情。

少年结发、一生恩爱,她是他的解语花,他是她的全世界。

外出征战,挂念家中身体孱弱的妻子,他特意赶到玄中寺为妻子求福。

玄武门危急时刻,她与他并肩携手,同担风雨;突厥兵临长安城下,他依旧不慌不忙地册封她为皇后,不愿耽误良辰吉时。

他和她都喜爱书画字集,常常共执书卷、谈古论今。李世民常常向长孙皇后询问朝中赏罚之事,皇后不理睬他,他也不恼,缠着她再三询问。

有一日春和景明,长孙皇后在内院游玩,见桃花灿烂,嫩柳抽芽,便乘兴而赋诗,名曰《春游曲》。李世民听闻后,‘见而诵之,啧啧称美’,迫不及待地向大臣炫耀妻子写的诗。

他们一起读诗、一起赏字,手拉手在避暑的九成宫散步,一起发现了藏在湿润泥土下的泉水,兴高采烈的撰文书刻以作记念。

历史上皇帝和皇后一般都有自己独立的寝宫,但二凤两口子却是住一起,感情好得不得了。

相濡以沫二十三载,艰难的、惊心动魄的、辉煌的日子始终携手而行,她为他诞下了三子四女,夫妻和乐,孩子聪颖。

在那个夫为妻纲的封建时代,他给足了她礼遇和尊重。

长孙皇后写读书笔记,不想让二凤看,二凤就真的不看,直到皇后去世,李世民才第一次打开这本笔记,十三年的光阴,他从未因一时好奇,或者趁皇后不在的时候偷偷翻看。

贞观十年,频繁的生育和气疾令长孙皇后本就孱弱的身体雪上加霜,李世民心急如焚,想要大赦天下为妻祈福,然而她不愿意。没有用君王的权威施压,也没有用夫妻之情道德绑架,他另辟蹊径,重修392座废弃寺庙为她祈福。

然而,再真挚的祈求也没能留住妻子,这一年,她年仅三十六岁。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崩,帝恸哭,悲痛万分,亲写撰文,以‘文德’为谥号,葬于昭陵,再不立后。】

秦朝

嬴政目露茫然。

这世上真有如此真挚的感情吗?故剑情深,相濡以沫,彼此交付身心......

可父母之于子女都不曾有如此亲厚的感情,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妻又如何能做到?

幼年时从未被父母以真心相待的嬴政,长大后又遭遇了母亲的冷漠与背叛,因而也从不敢将真心交付于他人。

如今乍一听闻与他同样有秦王之名的李世民夫妻和乐、伉俪情深,嬴政半是疑惑,半是伤怀,他从未感受过,因此也从未想象过能拥有这样的感情。

罢了,帝王本就应该不滞于物、不耽于情。他有泱泱大国,有全天下,又何须在乎这些!

想及此,嬴政收起了眼底一闪而过的落寞,目光重新变得犀利而深邃,算算时间,天幕也该结束了,不知这次上台的李世民会抽到什么奖励......

明朝

朱元璋揽着马秀英,听到长孙皇后英年早逝,李世民悲恸欲绝后,不由目露伤怀,不知怎的竟有些感同身受。

“大妹子啊,你可不能像长孙皇后一样,离咱早早地去了。”

“咱两个要有一个先走,也是我老朱走。”

“去去去,好端端地,还咒起自己来了!”马秀英眉头一皱,抬眼就是一记警告。

朱元璋总觉得心有些发慌,难得严肃道:“大妹子,你先答应朕,绝不抛下朕先离开!”

“好好好,朱重八,咱们两要走也是一块儿走,这下总行了吧!”马秀英又好气又好笑,只能无可奈何安慰道。

这边的朱元璋刚宽下心,另一头的李世民还在嚎哭不止。

“观音婢呜呜呜——你不可以丢下朕!”一想到贞观十年,爱妻就要离自己而去,李世民就觉得心如刀剜。

眼看就没几年时间了,生育频繁、气疾......李世民的脑中乱如浆糊,来不及思考妻子去世的诱因,仅凭身体下意识反应吩咐道:“来人,朕要昭告天下,召集天下名医!凡能治好皇后者,重重有赏!金银珠宝、王侯将相,或名或利,朕予取予求!”

“陛下,这有违礼法,随意封官赏爵怎可行?”长孙皇后摇摇头,嗔怪道。

观音婢清丽如水,语调温柔......可越是这样,李世民就越觉得心头发堵,闷到无法呼吸。

“观音婢,朕已决意如此......你,你怎可抛下我和孩子们,一个人先走呢!”

一股即将成为鳏夫的绝望感深深涌上李世民心头,大颗大颗的眼泪落下,沾湿了长孙皇后的衣领。

“二郎,莫要哭了,再哭孩子们都要笑话了,笑他们阿耶不羞......”长孙皇后抚上李世民的发鬓耐心道:“如今天幕现世,总有法子的,慢慢来......别着急。”

“谁敢笑我!嗯?哪只小兔崽子!”李世民闻之,红着眼眶抬起头来,颇为恼道。

承乾、青雀?还是其他几个混小子?

“是你最喜爱的长乐。”长孙皇后有意框他。

李世民:“......”原来是最宝贝的女儿,行吧,笑就笑吧......

不,等等,不行!他可是女儿眼中最英勇的阿耶,怎么可以娇气地哭来哭去!

李世民袖子一擦,眼睛睁大,努力忍着不让眼泪落下,他可得好好维护自己形象!

【长孙皇后离世后,留下了年幼的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痛失爱妻的李世民决定将一双幼子接到身旁亲自抚养。

正因为唐太宗这一空前之举,史书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抹温情:“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

可以说李世民这一举措,开辟了皇帝亲自抚养孩子的先河。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同妹妹晋阳公主一起,在皇宫中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即便后来被立为太子,李世民仍舍不得让他出宫,依旧住在寝殿旁的晋王宅中。

疼爱的小儿子平平安安长大了,而最宠爱的小女儿却永远留在了贞观十八年。

失去了最心爱的小女儿,李世民悲痛异常,连续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进食,哀伤到无法自抑,身体极速消瘦,群臣纷纷劝慰。

李世民对来宽慰的人叹道:“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然。”

——人死不能复生的道理他都明白,可悲伤又怎能自抑。

再后来,承乾与青雀也离他而去,一起打天下的挚友们寥寥无几,故人渐次凋零,其实晚年的太宗皇帝十分寂寞。

长孙皇后去世的十三年后,李世民崩于含风殿,与其合葬。

生而同衾,死而同椁,开帝王合葬之先河。

前十三年,她的身边没有他,后十三年,他的身边没有她;此后的千秋岁月,他们一起长眠。

古观音禅寺中,那棵由李世民亲手为长孙皇后种下的银杏树,历经一千四百余年岁月,依旧耸立在天地间。正如他们的爱情,大唐的风知道,大唐的月亮知道,后世的月亮也知道。

有人说,这可树大抵也是沾了些帝王气运的。

观音婢长久,银杏树长久,历经千年而不倒的古树仿佛诉说着二凤对长孙皇后绵绵无尽的深情。】

天幕上,金黄色的千年古树静静伫立在大地上,阳光缓缓,微风徐徐,洋洋洒洒的银杏叶像一只只闪闪发光的金蝴蝶,飞舞于天地间,树下有两只小猫悄然打盹,日子悠闲。

巍巍古树,千年岁月,着实令人感怀。

然而此刻,却有个游离于故事之外的人——李承乾悲上心头。

好啊,唐高宗竟然是他未出世的弟弟!

这么说,为了立皇后流放舅舅的也是弟弟!

他给弟弟背了好大一口黑锅!

李承乾目光哀怨地盯着父母,反应过来的二凤夫妇:“......”

不是,太子怎么会是还没生出来的小儿子呢?

第25章 唐太宗(8)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