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们 > 第85章 女皇进宫无名之辈 皇后娘娘重金求子

第85章 女皇进宫无名之辈 皇后娘娘重金求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王婠站在宫门口看向了武如意现在居住的处所,她当然不像萧未央说的那么纯良,不可能对武如意一点戒备心都没有,并且还心甘情愿把自己的男人拱手于人,王婠跟如意非亲非故,自然也不会是关心提携如意,所以她之前知道李治去感业寺找如意的时候,她就坐视萧未央对武家的所作所为,对如意被萧未央欺辱也选择袖手旁观。

不过王婠刚刚对萧未央说的也是实话,现在萧未央的刀都架她脖子上了,她还要什么远见,还要什么防备,管用的药就是最好的药,哪怕是饮鸩止渴,王婠现在也只能喝下去,慢性死亡总好过速死,有时候长痛还是好过短痛的。

再者,王婠对如意也并不是全无控制,从一个感业寺僧尼到大唐宫廷女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意这一次能够进宫依靠的是王婠作为皇后的权力,另外如意还有另一重身份就是太宗皇帝的才人,她的身份进宫注定只能低调安排,所以基于这两个原因,王婠就顺理成章的把如意留在了自己的凤仪宫,看似一种保护,何尝又不是一种监视和控制,也就有了现在金屋藏娇的样子,所以王婠才会对萧未央的警告不放在心上,更别说这是来自敌人的警告。

另一边萧未央为了把如意赶出宫,出宫到找到驸马都尉萧锐和襄城公主细说了此事,襄城公主作为太宗皇帝的长女,她下嫁驸马萧锐日早,所以并不知道武如意是何人,现在只是听萧未央的述说知道了如意是先帝的才人,现在又被皇后拉进宫给皇上金屋藏娇,心里自然一百个不愿意,并且萧未央说这是皇后的美人计,意图就是想要依靠李治对武如意的喜欢独占皇上,这可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万一皇后有了孩子,萧家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了,现在萧未央的孩子是萧家逆转颓势的最大依仗。

于是萧锐和襄城公主夫妇又陪着萧未央一起到高阳公主府上商议此事,想要看看高阳公主的意思,现在也只有高阳公主在朝堂上有足够的声望,萧未央仅仅依靠自己和萧氏是不可能成事的。

高阳公主在府上接待了前来的萧未央几人,她也是通过萧未央的叙述才知道了如意进宫的事。

在知道这件事之后,高阳公主微微的皱着眉头,她想到了自己上一次见到武如意的时候,那是在太宗皇帝的周年祭典上,当时的如意还是一个尼子,所以现在刚刚过去二周年祭她就进宫了?在几人当中也许只有她对武如意比较了解。

襄城公主道:“妹妹,我因为结婚出宫较早,所以对父皇的妃嫔不太了解,听说这个名叫武如意的才人是在先皇后长孙娘娘去世一年之后才进宫的,妹妹那时还留在宫里,可是知道此人。”

高阳公主点头道:“我的确认识这个名叫武如意的才人,只是没想到她还有这样的本事,居然能从感业寺回到宫里。”

襄城公主好奇道:“难道还有我们不知道的事?”

萧未央也疑惑的看着高阳公主,关于如意的事该说的她都已经说了,现在看来高阳公主要说的必定是她不知道的。

高阳公主道:“有一件事在当年是一个隐秘,那就是废太子李承乾曾经向父皇索要过这个武如意,父皇因为担心他沉迷女色也就没有答应,并且还把武如意作为使臣送到了高句丽,这也是太子娈童称心的来由,称心如意。”

襄城公主和萧未央都惊讶的看着高阳公主,她们没想到当年李承乾“称心”事件全部的内幕居然是“称心如意”,太子豢养娈童这件事在当年可是闹得满城风雨,不只被一位谏官拿到朝堂上批评,并且也没有想到当年武如意出使高句丽居然会是因为李承乾想要索要她。

襄城公主迟疑道:“既然废太子想到向父皇索要她,可是为什么找了一个娈童呢?”

高阳公主道:“太子并不是豢养娈童,而是因为那个“称心”长得很像武如意,太子只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提醒父皇他想要武如意这件事。”

襄城公主道:“没想到这个武如意居然有这样的本事,先是成为了父皇的才人,接着又是让废太子看上她,现在又是想方设法的回到宫里。”

萧未央咬牙切齿道:“这么看来,武如意还真是一个祸乱宫廷的祸水,当年是勾引太子,结果害了太子,现在又来勾引皇上,可见她就是一个不知廉耻、心如蛇蝎的女人,这样的话那我们就更加不能让她进宫危害宫廷了,长公主殿下您以为呢?”

高阳公主点头道:“武如意作为先帝的宫人,违反感业寺出家的惯例回到宫里的确不合适,我们应该在朝堂上提出这件事,至于她勾引皇上这件事,只怕没有证据表明,所以我们并不能保证一定可以把她赶出宫。”

萧未央听到高阳公主这样说马上就着急了,把武如意赶出宫是她的目的,如果做不到的话那她今天就算是白出力了不是。

高阳公主道:“正如皇后所说,先帝的妃嫔留在宫里并不是没有先例,高祖的薛婕妤的确也是这样的情况,所以如果皇后一口咬定自己是因为对武如意用之以能,那我们也就没有证据表明武如意在勾引皇上,也就不能强迫皇后把武如意赶出宫,毕竟皇后是后宫之主,她有自己选才用人的权力。”

萧未央道:“可是武如意就是王婠的美人计啊,就是想把皇上拴在自己身边,这样的话万一王婠真的有了孩子呢?那我们的打算就会落空了呀长公主殿下。”

高阳公主道:“皇上能够开枝散叶是好事,从现在来说皇上的孩子确实少了一点,你作为皇上的妃嫔我希望你不要有这样的心思,并且我只是支持你的孩子争夺太子之位,并不能帮助你在皇上那里争宠夺爱,喜欢谁是皇上的选择,强迫是没有用的,就像父皇当年一样,各大世家朝臣都在长孙娘娘薨逝后,谏言父皇应该选定皇后的继位者,可是父皇依然坚持只把自己的后位留给长孙皇后,所以你更应该用心思把皇上从皇后那里夺回去,而不是把心思用在一个宫女的身上浪费精力,如果你连武如意都赢不了,又怎么能赢了皇后呢?”

正如高阳公主所说,她只是支持萧未央的孩子争夺太子之位,并不是帮助萧未央在宫里争风吃醋的,并且高阳公主争夺太子之位只是不想长孙无忌权倾朝野,高阳公主如果能够掌控了东宫太子,那宗室自然也会在朝堂上分割长孙无忌的权力,高阳公主不是萧未央手里的刀,萧未央如果想自己的孩子成为太子,那她自己也需要想办法出功出力。

萧未央也听明白了高阳公主的言外之意,知道事情也只能走到这一步。

宗室的大臣在得到高阳公主的联系之后,如约在朝堂上提起了这件事,只是这时候的武如意不说是籍籍无名,也可以说是一个无名小卒,毕竟之前她只是太宗皇帝的一个五品才人,很多人也是在宗室大臣提到这件事之后才知道如意这个人,至于如意重新进宫的事,这时候也没人更多在意,区区一个宫女进宫居然还会拿到朝堂上说事,进宫就进宫呗,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

倒是王婠的舅舅柳奭作为中书令站出来说道:“皇后娘娘治理后宫,当选材以能,因才取之,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武如意虽然作为先帝时期的内官,曾经先后侍任在崇文馆和紫宸殿,由此可见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皇后娘娘把武如意选拔进宫也是事出有因,并且皇后娘娘作为后宫之主是主要负责治理后宫的人,这些后宫之事也没有必要拿到朝堂上商议,这就是在越殂代疱。”

这一通话下来反而是赢得了一片赞同声。

所以除了几个宗室大臣提了提这件事,并没有在群臣间掀起什么波澜,甚至就连提起这件事的宗室大臣看见朝堂上冷淡的反应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也不明白高阳公主的想法,一个无名小卒的宫女进宫至于还专门反对嘛,就算这个宫女是先帝的才人,可是三品以下的妃嫔对皇帝的后宫来说,跟普通宫女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出于高阳公主的面子,大家都还是例行公事的提一提这件事,至于结果就别指望了,爱咋样咋样吧,这件事就这样平淡的过去了。

没有人有上帝的视角,所以这时候不会有人能看出武如意的不凡之处,千古女帝也并不是爽文小说之中身具王霸之气的皇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让大家纳头就拜,甚至如意都没有刘玄德宗室之后的身份加持,可以让人高看一眼,一提自己是刘皇叔就可以有成堆的拥趸。

事实就是武如意这个时期在众人眼里就是一个出身武家的、小门小户的普通宫女,甚至都没有让大家抬抬眼的必要,哪怕她是太宗皇帝的才人,但在朝堂上的大臣们眼里依旧是一个小人物,没人会把她放在对等的位置上,除了萧未央,这也是高阳公主不想帮她的原因,在高阳公主看来这就是萧未央在争风吃醋。

女皇不是一天练成的,女皇也不是一进宫就冲着皇后之位、皇帝之位来的,甚至是在太宗之后还要费尽心思的勾引李治进宫,只为了登上大宝之位,正常人在这样的处境下都不会有这样的幻想,所以不能用结果来倒推:历史上,有一个女人,为了做皇帝,从尼姑庙一步一步走出来,最终成为了千古女帝,这样很爽文,但生活不是爽文。

女皇也不可能是天生的权谋者,天生的阴谋诡计,心狠手辣,始终在坚定不移的向着自己的目标奋进,所以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人都需要一步一步的历练,有时候是自己选择迈出那一步,有时候是被人逼着走哪一步,这时候的女皇就是一个选择进宫复仇的不起眼的小人物,甚至连名字都不配被大家熟知,最初的作用只是王皇后为李治金屋藏娇的工具人。

也许在这件事上面只有萧未央有先见之明,只有她把如意当成敌人,王婠没有这样的预见,高阳公主没有,朝堂上的众臣也没有,他们还不明白什么叫一遇风云便化龙,所以萧未央在知道朝堂上的消息之后,知道了武如意还会继续留在宫里怒骂朝上的一群蠢货。

如意进宫被提上朝堂这件事在朝会上没有被大家在意,反而是李治和王婠感觉心中一紧,他们一个是现在还受制于朝臣的懦弱皇帝,一个是心怀鬼胎帮助皇上金屋藏娇的皇后,就怕大臣们拿着这件事借题发挥,又躲不过一通教育和责备,不曾想到最后居然是雷声小雨点更小,也就是被随意提了两嘴这件事就过去了,这就完全诠释了做贼心虚的道理,别人也许不在意的事自己很在意,但别人稍微提一提都能自己吓死自己,但好歹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王婠也是关心则乱,不过经此一闹她也算是定下了心,毕竟现在来看武如意的确是一步妙招,王婠也实实在在的看到自从武如意来到自己宫里之后,李治也是经常过来了,频繁的次数是王婠之前都不敢想象的。

这样李治也好像发现了皇后的贴心之处,也是经常夜宿在这里,这样王婠就把自己怀孕的事提上了计划,她不相信真的是自己身体的问题,认为之前只是自己被临幸太少的缘故。

只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王婠看着自己的肚子还是没有反应就有些心急了,赶紧找了周御医来给自己诊治。

周御医无奈之下只能定时来给皇后娘娘诊脉,只是每次看着皇后娘娘期盼的眼神,周御医只能遗憾的摇摇头。

周御医知道皇后对怀孕这件事的紧迫性,但还是尽忠尽责的告诫道:“娘娘,您该知道的,这种事如果您的心理压力太大的话,是很难实现的,并且不只是您,就算是皇上心理压力太大也是有障碍的,这心中的郁结之气都是娘娘要考虑的问题。”

王婠知道周御医说的都是事实,但事实就摆在眼前,压力是实实在在的,王婠就算是能看透也不可能想开,只能让周御医尽量开一些帮助静心养神的药,还有一些帮助怀孕的药。

按照王婠最初的设想,她是想在一年之后抱着自己的孩子,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一年之后怀着大肚子,再然后就变成了怀着小肚子,再然后变成了只要能怀着孕就可以。

开始的时候王婠还可以听从御医的话,按时按量的服药,然后眼看没有作用就变成了一个月换一个御医,再然后成了半个月就换御医,可以御医们对于皇后娘娘的要求是束手无策,还要劝皇后娘娘是药三分毒,这样吃药反而会是反作用,但被王婠不由分说的从屋里扔东西砸了出去。

在宫里的御医看完之后,王婠开始病急乱投医,开始相信什么偏方土方,王婠的母亲魏国夫人悄悄的带着外面找来的乡野郎中给王婠诊治,但结果就是王婠依旧没有怀孕的迹象,留给王婠的时间越来越少,她的心里就越来越急。

魏国夫人柳氏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女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看着自己的女儿喝了一种又一种药,有时候喝药喝的都喝吐了,有时候喝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时间长了就连王婠的身上都隐隐有了一些药材的味道,每次喝完药都需要用泡浴的方式来祛除异味,唯恐李治不喜欢,那就更没希望了。

到后来柳氏看着留给自己女儿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悄悄地带着擅长巫蛊压胜的异人来给自己的女儿做法,希望用这样的方法怀上孩子,这可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如果被御使抓住把柄少不得一阵弹劾,但眼看到了这个时候柳氏只能冒这个险。

与之相反的是萧未央,开始的时候萧未央紧盯着李治和王婠,偶尔还会费尽心思的把李治拉到自己这里,拉到自己这里一天,王婠那里就会少一天的可能,盯着王婠的时候则是看着御医进出凤仪宫一次就紧张一次,生怕哪一次御医出来以后带着自己不想听到的消息,萧未央的宫婢可谓是常住在王婠的凤仪宫外,每次看到御医出门都会扑上去拐弯抹角的打听皇后的消息。

不过好在都是萧未央期盼听到的消息,萧未央看着王婠找来的御医像走马灯的换,甚至到后来都有了山野郎中,萧未央也就越来越轻松,时常在宫婢带来的消息时会半自夸半嘲讽抱着自己的儿子道:“女人会生孩子也是本事,有些人给她机会,她也不中用啊。”

宫婢则陪着自家主子开心。

这是眼看一年之期越来越临近,王婠的终究是没有怀上自己心心念念的孩子,她的心情是越来越沉重,到现在王婠是真的开始怀疑自己怀不上孩子是自己身体的原因了。

萧未央眼看着王婠怀孕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心情则是越过越舒坦,最起码自己在国丧结束后议定太子之位这件事的胜率越来越大了。

这一天皇后还是照例喝着自己讨厌的汤药,她手上端着一碗,身前的桌子上还摆着好几碗,每次看着眼前的汤药王婠都会感到一阵反胃,但为了怀上孩子王婠心甘情愿忍受。

这时王婠的随身宫婢走进来悄声在王婠耳边说了一句话:“娘娘,刚刚有医官来凤仪宫了,说是有人不舒服,奴婢跟过去一看,是武内官近几日身子出了问题,可是根据医官的诊断,武内官应该是怀孕了。”

王婠宫婢作为她执掌后宫的助手,也是王婠的耳目,所以知道凤仪宫发生的任何事,包括有医官给如意看病的事,也就把这件事上报了王婠。

王婠听着这句话先是一愣,手里的药碗也掉到了地上,接着王婠又把桌子上的药碗全部推到了地上,开始瞪着眼睛无声的哭泣,武如意打碎了她最后一丝幻想,之前王婠不想承认自己的身体原因导致的一直都没有怀孕,这样王婠可以用吃药调理来安慰自己,可是现在在同样的条件下武如意这个后来者都怀孕了,这不就是证明是自己的问题了么?这样的结论让王婠看到了绝望,这才是王婠砸掉所有药的原因。

宫婢还劝解道:“娘娘。这些都是您的药啊,不能倒。”

王婠哭嚎道:“还吃什么药!武如意什么药都没吃都可以怀孕,这说明不是皇上的问题,也不是心理上的问题,就是我不行!是我不行啊!我是个废人啊!”

驻守在凤仪宫外的萧未央的宫婢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马上跑回了萧未央那里,赶紧告诉了她这个消息。

萧未央还在静心品茗,因为根据她的预测,王婠已经没有了怀孕的可能,只是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武如意,这时萧未央已经无视如意良久,没想到如意居然会给她带来这样一个惊喜,也是一把推翻了桌子上的所有茶具喊道:“武如意这个贱人,她凭什么怀孕!”

就这样,皇后宫里的武内官怀孕的事成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传了开来,不大是因为武如意只是一个普通的宫人,不小是因为这是太宗皇帝驾崩后李治的第一个孩子,所以还是搅动了一定的风云动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