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兰溪复仇记 > 第7章 昔年冤案

第7章 昔年冤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法明寺原本就是京中第一大寺,香火极旺。

自打五年前老主持圆寂,明昭接任了主持之位,越发受人追捧。

除了信佛的,祈愿的,连京中一干勋贵人家,都以在法明寺添香油钱、布施,来彰显自己家的乐善好施。

全因如今寺里的主持明昭。

明昭原名刘仲弘,乃是天启二十三年春闱一科的状元郎,在翰林院修书一年后,外放做官。十年内连升四级,从县令到知府,他为官清廉,在扬州当地肃清了一批贪官,天子十分满意,下旨调任福建巡抚,一举高升至二品地方大员。

他接到调令,先走一步,前去福建赴任。不想晚一步离开的妻儿却被人害死在扬州,主仆上下,一家二十余口,全部惨死。

刘仲弘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当即辞官,回了京城,在法明寺落发为僧,号明昭。当年为他赐名的人,正是五年前圆寂的主持,又在过身之前,将主持之位,交到了他手里。

明昭在法明寺出家的第三年,老皇帝驾崩,由第六子怡王继承大统,改年号主为兴元,正是当今天子。

兴元帝继位第四年,有人进京,击闻冤鼓,闻冤鼓响,天子亲审,乃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

只是这闻冤鼓,已经有近六十年不曾敲响了。

兴元帝当即下令彻查。这一查,由十几年前扬州的一桩灭门案,居然牵联到了朝廷中枢的三品大员,当年明昭家眷被害,动手之人,正是暗中早投了齐王的吏部侍郎杨大人指使的,因为明昭在扬州的一番彻查,落马的大部分官员,皆是齐王门人。

素有贤名的齐王不满明昭在扬州断了他的人手与财路,透露出意思来,杨侍郎便安排了所谓的江湖匪徒,佯装劫财,杀了明昭妻儿,甚至连家中的奴仆也不放过。

随着这位杨侍郎的招认,再往下追查,京中竟然有三分之一的官员,都暗中投了齐王,并牵涉进当年的太子谋反案,不过是一桩彻头彻尾的冤案。

素有贤名的齐王当年假传圣旨,他府中一位幕僚,擅长模仿他人笔迹,于是趁着天子秋猎,他假拟圣旨,说鞑靼人突然进犯,令太子调兵,当太子带着京机三大营的神机营出京,消息便传到了天子狩猎的承德,天子大怒,以为太子欲谋反,速调集幽云六州兵马,以应对。

天子在盛怒之下,并不信太子的救驾之说,太子不愿意让随他出京救驾的将士落得一个谋反的罪名,自杀自以证清白。

可惜,齐王以为自己斗倒了太子,皇位便是他的囊中之物。

却不料,太子身故后,天子慢慢冷静下来,再看齐王,当年正是齐王随他前往承德狩猎,太子谋反的消息,也正是齐王第一时间告诉他的。

只是,天子还没来得及彻查清楚此事,先病倒了。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他命人先将此事暂停,寻了一个错处,先是狠狠训斥了齐王,罚他闭门思过一年。

随后便明发旨意,选了怡王继位,并宣布退位,做了太上皇。

大半年后,太上皇病逝,继位的兴元帝借着守孝之命,令齐王送太上皇灵棺入皇陵,并让其在皇陵为太上皇守孝三年。

时间就是这样巧。齐王守满三年的孝,前脚才进京,未过几日,几十年不曾响过的闻冤鼓就敲响了,击鼓之人,要上闻登楼,先要滚钉板,后要赤脚走上以刀尖排成的楼梯,舍出命去,才能击得了闻冤鼓。

击闻冤鼓的人,不是旁人,正是在法明寺出家数年的明昭。

彻查大半年,午门外的刑场,砍了一茬又一茬的人头,血流成河的同时,空出来了不少实缺要职。

兴元帝趁机在关键位置上,换上了自己的心腹。自此,作为天下之主,才真正掌控了朝廷。

兴元帝赐了齐王一杯毒酒,京里此后,再无齐王府。

陈冤昭雪,圣旨送到法明寺,然而明昭却拒绝了兴元帝以吏部尚书之位相许的邀请,说:我乃法明寺的僧人,既入佛门,又岂能再回朝廷做官?于佛门、于朝廷,都太儿戏。陛下既爱惜人才,我华夏大地,从来不缺人才,只要陛下以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自有无数人才来报效朝廷。

兴元帝感怀,每年大年初一,祭祀天地后,便会前来法明寺,上香祈福,听明昭讲经。

如此一来,法明寺越发受世人追捧。勋贵与朝中重臣来此捐香油钱,看似心中有佛,实则是拍天子的马屁。

只是无人会说破。

宋家老爷子虽然故去了几年,但宋家的招牌,还是管用的。

上山入口前的庙宇古朴而简约,僧侣见到棺木,便知是来寄存棺木的,看他们一行人的衣着,并不富贵,上前来问:“不知施主欲寄停于何处?沿下面这条大道,一路往西北去,那里的停灵寺,是本寺施渡的地方,无需银两。”

钱管事说:“我家小主子欲每年花二百两银子停棺,不知应该往哪一处求问?”一边递上宋老太太给的黄花梨木的小匣子。

僧人接过,看到小匣子上宋家的标志时,马上说:“宋首辅当年为官时,替天下人谋福祉。知客既是宋首辅的后人,请先进来歇歇脚,贫僧马上去问师傅。”

二百两银子,停棺一年,对法明寺来说,还真不算什么,这笔银钱,只能停在山脚第一层的寄灵处。

但是,这说去询问的僧人很快回来了,并带了一个年纪更长一些的僧人,对方说:“不知这棺木的主人是?”

钱管事:“乃是京中宋府家的三姑奶奶,原江州知州的夫人,因我家老爷为救洪而捐躯,便回了娘家来投奔。如今两位小主子年幼,宋老太太不放心他们扶棺回江陵,命我们将灵棺送来寺中寄停。”

年长的僧人面露犹豫之色。

钱管事连忙道谢,说:“劳烦大师,老太太吩咐,让两位小主子在寺里守灵七七四十九天,还望大师安排几间房。”又道,“老太太白发人送黑发人,心中哀痛,欲给三姑奶奶点一盏安魂灯。”遂递上双锭白银,共四十两。

年长的僧人道:“既是如此,你们稍坐片刻,待贫僧请示过主持,再做安排如何?”他的弟子双手接过银子,一边领众人到旁边去歇脚,并亲自送来粗茶。

约摸半个时辰的功夫,年长的僧人回来,随他前来的,还有一个小沙弥。

小沙弥双手合拢,道了一声“阿弥陀佛”,才说:“主持说,宋夫人既是宋首辅的后人,又是谢知州的夫人,谢知州当年又是为国捐躯,本寺自当出一份力,知客们既要在寺中守七,住处安排在碧落峰东边的一处小院子,谢夫人的灵棺就停在三重天。”

说罢,亲自领了他们一行人上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