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折得一枝春(科举) > 第18章 进入县试考场

第18章 进入县试考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自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设进士、明经科开始,科举取士正式步入历史舞台;

唐承随制,并且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进士科主要考诗赋为主,还考时务策等。由地方举送应试的“举人”到中央进行考试,此时的“进士”,就是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只不过进士及第后想要做官,仍然需要参见吏部考选。

宋代王安石变法,废除了除进士科以外诸科。在内容上增加了经义策论的考试,偶尔也兼考诗赋。但殿试合格后就可以做官,等于废除了唐代的铨选制度。

明清科举制度趋于完善,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但是在乡试之前,还有“资格试”童试。童试通过能入官学称之为“庠生”,俗称秀才。此后依次通过每三年一次的秋闱(乡试)、乡试后第二年春天的春闱以及殿试,便可从田舍郎登上天子堂。1

而从五代末横空杀出来,疑似穿越者的本朝太祖皇帝,愣是把历朝历代的科举制度杂糅在一起,形成一套大乾自己的科举制度。

大乾科举分四科,进士科、明法科、明算科,额外还有武举也可算在内。

尽管太祖皇帝一再大力发展其余三科。但时代使然,进士科仍然成为主流。赵惟明他们附近几个镇上,连专教其他几科的夫子都没有。

而进士科分成四级,将明清童试中的院试单独拿出来成一级:

第一级为童试,分为县试和府试。每年二月在各县进行县试,县试通过后四月进行府试。

县试和院试考察内容皆出自四书五经,此外还需作诗两首,考察较为基础。两场皆通过则获得“童生”资格,排名靠前或经县令推荐的童生可以进县学或府学学习。

接下来的八月,童生们可以在府城参加每三年一次的院试。通过院试可以成为生员,也就是秀才。

秀才有廪生、增生和附生之分。廪生和增生直接获得县学、府学的入学资格,廪生还可以每月从县里领米粮。附生可以理解为交高费进官学念书的自费生。

秀才们每三年,都可以去户籍所在地的省城参加八月份的解试。解试一共考四天,分四书五经、算经、大乾律法、时政要闻和诗赋五科。一旦通过便称之为举人,也就有了做官的资格。

之后会试、殿试大都同赵惟明记忆中明代科举一致,不再赘述。

大乾县试不仅需要已有功名的五名生员结保,还需要五名同期考生结保。

此时就体现出来上私塾的好处了。早在去年年末,赵夫子就去信联系了附近几个镇子上私塾先生还有过往已考取功名的学生,互换资源进行结保。

这样一来,找生员结保倒还好些,由夫子牵线上门拜访并且送礼即可,毕竟都是已经置换资源数次的熟人了,彼此之间信任度较高。

但是找同期学子却更需要谨慎。因着大乾是采取连坐制度,一人出事则结保的五名学子成绩全部作废。

赵夫子的学堂今年只有三名学子要下场应试,除了赵惟明外还有高泽方和一名严姓学子。

高泽方这些年来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赵惟明开始卷了之后,被迫跟着卷,这些年来黑眼圈就没消下去过。

只是去年家中出事守孝,没能下场,如今赵夫子倒觉得他火候正好。

另外两名本来是找的赵夫子同年的学生,双方几经接触,各办了两场文会,才决定一起结保的。

谁知已到了正月,其中一名学子突然来信说放弃童试,重新找人实在令赵夫子焦头烂额。

这时候尹大壮却找到夫子说他想今年下场试试。

尹大壮小时候瘦骨嶙峋,如今依然是个细竹竿。这么多年体型没变,脑子似乎也没开悟。

虽然学堂念书时间算得上最长,底子也扎实,但赵夫子仍然觉得他还需要打磨打磨,故而没开口提过童试的事。

尹大壮看起来是个听话乖巧的,对夫子的安排也没有异议。谁知他家人坐不住了,学了这么多年,钱砸进去那么多,谁不想至少能听个响呢?

故而强烈要求安排尹大壮今年去考童试,大不了花钱攒经验,万一过了可就是意外之喜了。

既然是家里安排,赵夫子也没有异议。随即五人结了保,就等八月县试了。

到了八月初六这天,赵惟明一手提着师娘何氏准备的大白饼子,一手拎着考具被褥就进了考院。

大乾县、府、省三级行政区都设有考院。不过考院环境并没有随着行政区升级而变得更好,反而烂得各有各的不堪。

故而带好吃睡用具非常重要。只是进考院前需要排队搜身。

不仅要脱掉外衣供调来的官兵细细摸索,吃食要掰成小块防夹带,被褥里的棉花还得拆个七零八碎的。

今年甚至要脱了鞋检查,只因去年查出来个鞋底里夹带小纸条的。

整个排队搜身的过程闹哄哄的,赵惟明却无心关注这些,等到他检查完,跟远处等候的赵丫丫及赵夫子一家人点头告别后,便拿着自己的东西跟着引导的官兵入内。

进考院后需要学子们抽签选号房,赵惟明抽到了居中的位置,虽然要吵些,但也比茅房旁的臭号强得多。

他安置好自己携带的用具,心里默默过一遍考前赵夫子耳提面命的内容,就等着主考官到场。

县试的主考官是本地的县令,在考前需要宣读县试规则和一些勉励考生的套话。

尽管这些赵夫子已经不止细细教过多少次,但赵惟明还是认真听了规则,放在心里仔细咀嚼,再三提醒不要遗漏或违背任何规矩。不知不觉紧张的氛围突然降临,现场除了县令的声音,赵惟明只听得见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声。

前世今生加在一起活了三十年,仍然改不了一遇到大型考试就紧张的毛病。赵惟明暗地里嘲弄一番,依着现代记忆里里的深呼吸法缓解紧张情绪,等待着下发考卷。

1.以上内容参考王力教授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第18章 进入县试考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