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94章 如意失位君有戏言 刘氏上位淑妃梦魇

第94章 如意失位君有戏言 刘氏上位淑妃梦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些事的进行是先有结果然后有过程,就像是皇帝选妃的事,很多时候谁上位都是已经注定的,正如如意多年前进宫时姜尚仪告诉她的话,深宫不留无名之人,上下高低皆已天定,所以王婠在安排好结果之后,李治采选良家进宫这件事正式开始。

李治也在后宫对如意说起了这件事,毕竟他想要让如意上位正宫之位也算是他想要给如意的一个惊喜。

如意听着李治开心的说着自己的想法,思绪回到了十四年前自己进宫的情形,那时候自己才是十三岁的小姑娘,为了替武家出人头地,为了娘亲不被武家赶出家门,选择了女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进宫搏前程,所以不顾娘亲杨氏的反对参加了良家的采选,也许从那时起命运的齿轮就开始转动,就注定了自己永远也走不出宫廷这个牢笼,一路磕磕绊绊,有过冲突,有过陷害,有过生命危险,也因为被废太子李承乾的看上而放逐到高句丽,最后被作为先帝的未亡人留在感业寺终老,但最终还是借着李治对自己的依赖回到了宫里,只是不为两情相悦,而是为了复仇,所以李治的话才会让如意胡思乱想。

如意知道李治对自己这是真心实意,只是李治越对自己好,如意也就越愧疚,之前李治想要自己肚子里的“皇子”做太子,可是自己甚至都不敢想象如果怀的不是一个皇子,而是公主,李治会不会失望?

还有现在,如意明白李治让自己做正宫娘娘之位是想为肚子里的孩子将来做太子铺路,因为自己现在只是一个无名无分的人,甚至都不如普通的宫人,一个没有名分的女人生的孩子是不可能做太子的,所以李治才会为自己谋求一个合理的身份,并且是配得上太子娘亲的身份,这样也就是一品的大妃娘娘的位子了。

只是这件事有李治想的这么简单吗?如意不清楚,但她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毕竟这都是李治对自己的好,再者,她的身份也让她说不出拒绝皇帝的话。

果然事情在几天后有了变化,皇后王婠做好了这件事的一切准备。

这一日王婠拿着采选良家的名单来紫宸殿向李治汇报此事,毕竟之前李治这个皇帝有过特别的安排,并且这件事也是自己这个皇后主持的工作,结果还是需要上报皇帝的。

此时左相长孙无忌和吏部尚书褚遂良“正好”在场,这也是王婠特别选定的时机,好让这两位跟自己共担风险。

王婠先是对上首的皇帝行礼,接着是对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施礼,然后道:“皇上,这是后宫负责采选良家的尚宫送过来的正式入选名册,臣妾特别来请皇上过目。”

李治也是高兴的接过名册,他想马上看看王婠给如意安排了一个怎么样的位置,德妃还是贤妃?

接过李治把名册从头看到尾都没有出现如意的名字,这是一个意外?还是怎么样?

李治马上面露不悦的道:“皇后,这就是你交给朕的名册?你是不是忘了朕亲□□予你的嘱托?”

王婠还想揣着明白装糊涂,假装不明白的问:“皇上,臣妾不太明白皇上的意思,莫不是臣妾遗漏了什么?”

李治阴着脸道:“在采选之前,朕特意嘱托你对武如意的安排,你好像忘了这件事,还是真的是遗漏了这件事?”

王婠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接着为难的道:“原来是这件事,皇上的交代臣妾一直不敢忘却,只是,只是......”

李治看着王婠犹豫的样子,不高兴的问道:“只是什么?是朕的话没有用吗?”

王婠还没有答话,就听见长孙无忌的声音道:“只是这件事被老臣否了。”

李治不解的问:“舅舅,这是何意?舅舅可是认为朕说的这件事可有不妥之处?”

长孙无忌道:“臣以为确有不妥,正好皇后安排此事,所以我就否决了此事。”

李治道:“舅舅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长孙无忌道:“皇上,武如意此人我想老臣也一定认识吧。”

面对长孙无忌的询问,李治犹豫一下道:“是的,舅舅,你认识。”

长孙无忌道:“据我所知,武如意曾经是先帝的才人,也就是先帝的妃嫔,皇上可知?”

李治尴尬道:“朕知晓,武如意在先帝朝采选入宫,后来被册封为才人,作为宫廷女官先后担任太子东宫侍学和紫宸殿侍书,舅舅认识她是应该的。”

长孙无忌道:“不错,是这样,所以她是先帝的妃嫔,又怎么可以再做皇上的妃嫔呢?这不合适。”

李治道:“可是武如意在先帝那里并不得恩宠,舅舅应该也是知道的。”

长孙无忌道:“皇上,她得不得恩宠都是先帝的妃嫔,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都是要记录在《起居录》的,我想这件事褚遂良大人更明白。”

褚遂良点头道:“不错,皇上,臣也知道武如意其人,在臣担任宫廷起居郎的时候,武如意曾经协助臣打理《起居录》工作,到后来武如意被先帝册封为才人臣也是亲眼目睹,这也都是被记录在《起居录》其中的,所以这件事于理不合。”

听到这里李治脸色暗沉,王婠则是嘴角勾起,笑意隐没,这就是她当初选择武如意的原因,名分上的缺失,声名有缺武如意就不会被允许抛头露面,只能被偷偷地金屋藏娇,永远上不得台面。

接着长孙无忌道:“还有就是,皇上的四位大妃娘娘,贵、淑、德、贤是仅次于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的妃嫔,武如意何德何能就能平步青云上位大妃娘娘之位?臣以为这也是不合情理的。”

李治不甘心的道:“就凭她怀了朕的皇子。”

长孙无忌看着动怒的李治,毕竟他是李治的舅舅,就算是监国也不应该约束他太多,所以还是委婉的劝解道:“皇上,就算不追究她作为先帝才人的往事,现在她怀孕也只是怀了皇上的孩子,并不能确定是否是皇子,所以给出大妃娘娘的位置不合适。”

就这样,李治为自己和如意孩子做“太子”铺路的计划直接流产,不能说李治不够有远见,只是高估了自己这个皇帝的能力,想的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被自己的舅舅否了一个哑口无言。

不过这件事甚至都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就被私下解决,也就没有被朝臣知道,也算是保留了一些皇帝的颜面,这是李治继上一次罢黜郑珠贤事件之后第二次被否,这让李治很挫败。

王婠则是计谋得逞,算是第二次赢了李治,皇帝想要独宠武如意可以,但想要给武如意名分那就不行,武如意休想摆脱自己的掌控。

最后采选的结果就是,以为出身长孙氏的女子成为了新晋的德妃娘娘,太子的生母宫人刘氏因为生子有功,被进封为四妃之一的贤妃娘娘,这时候刘氏才真的是梦想成真,从当初被王婠身边的宫婢客气的称呼为娘娘,到现在成为了实至名归的娘娘。

刘氏从一介白身的性启蒙宫人一跃成为正一品的贤妃娘娘,可谓是命运的最大赢家,当然她也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皇后给的,所以对王婠唯命是从,王婠在失去了帮手郑珠贤之后有重新得到了一个帮手,也算是赢家之一。

反倒是萧未央知道这件事之后感觉晦气,现在就连一个小小的陪床宫人都能跟她平起平坐了?皇帝的四大妃什么时候这么不值钱了?特别是刘氏对萧未央展现小人嘴脸的时候。

二人之前在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认识,只不过当时萧未央是李治的良娣,刘氏就是陪床宫人,萧未央得宠自然看不上陪床的刘氏,刘氏没少陪着笑脸被萧未央脸色,不只是她,太子府时期的萧未央就连王婠都白眼儿,她刘氏算什么?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今时不同往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她刘氏也成了现在的刘妃娘娘,论品级跟萧未央还是平级,刘氏自然就想出这一口气,并且刘氏作为入身太子府最早的人,她比王婠和萧未央都要早,自然也清楚二人之间的矛盾,现在皇后让她成了贤妃,刘氏还是懂得投桃报李的,所以萧未央就是她对皇后的投名状。

所以萧未央的院门前又开始上演大家记忆里的一幕,刘贤妃在得到册封后经常会穿着盛服在萧未央眼前走来走去,萧未央上一次看见这样的情况还是郑珠贤小人得志的时候,当时这件事在宫里传为“美谈”,现在又轮到刘氏这个小人得志的,并且刘氏还是有样学样,开始还在萧未央的门前晃悠,后来萧未央对她避之不及,刘氏守株待兔不到就开始到处找着萧未央偶遇,这一切都是萧未央噩梦重演,走了一个郑珠贤,又来了一个刘氏,只不过跟郑珠贤相比,刘氏更像一个东施效颦的小丑,萧未央的评价是沐猴而冠,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这个评价被有意无意的传到刘氏耳中的时候,可把刘氏气得不轻,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这不就是说她不配贤妃的位置吗?这可是她的软肋,她还是太子的娘亲!萧未央凭什么敢这么说她?还以为自己是以前没有身份的陪床宫人?随便她欺负?欺人太甚!

王婠对这样的情况倒是乐见其成,按理来说她作为皇后应该着力维持后宫的稳定,但生活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在整个后宫,只有一个道理,就是她这个皇后。

这时候王婠可谓是志得意满,最近她的一系列谋划,先是力克劲敌萧未央夺下东宫之位,然后又两次借助长孙无忌婉拒了李治的安排,前一次是保住了郑珠贤贵妃的位子,后一次是挫败了如意上位的威胁,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谋略,并且现在德妃和贤妃的人选都是自己推荐的,不但示好了长孙无忌,也有了死心塌地的刘氏听命,这都是王婠足智多谋的好手段,在这上面王婠这个皇后名副其实。

另外这一次采选良家进宫还有一个特别的人选,就是先帝徐贤妃的妹妹,也在这一次被送进宫,成为了李治的妃嫔,因为其姐的名望被册封为婕妤,也算是一种优待。

总体来说,李治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妃嫔采选结果可谓是皆大欢喜。

唯一不开心的恐怕就是皇帝李治本人。

李治先前在如意面前夸下海口,说是要给她一个正宫娘娘的位子,可是到头来他这个皇帝君有戏言,说出口的事成了泼出去的水,这让李治怎么收场?所以不开心是真的。

好在如意本来对这件事也不太在意,在李治发泄心中不满的时候还在安慰他,因为如意知道现在李治难处,甚至知道李治的胆怯。

李治从来都不是一个性格强势的人,他性格儒弱,李治也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在崇文馆时期,李治可以说是众多皇子中最不起眼的那个,魏王李泰、吴王李恪、太子李承乾,齐王李佑,这些人都要显得比晋王李治更加优秀,李治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太子,甚至成为皇帝,但最后偏偏就是李治继位,却也改变不了李治不自信的习惯。

还有一点就是大唐的风气从一开始就有问题,除了唐高祖李渊,李氏兄弟们为了这个皇位可谓是极尽同室操戈,李世民杀了自己的两个兄弟,李承乾兄弟们更是互相陷害、攻讦,李治自己都差点被殃及池鱼,在高句丽成了被追杀的目标,后来李承乾更是有了谋逆之举,然后就是几个兄弟自相残杀,白白便宜了置身事外的李治,所以哪怕李治继位之后,李治知道自己能力有欠缺,这就有一种不安全感,李治心中能对自己的皇位造成最大威胁的依然是同一个姓氏的宗室,这才有了现在的李治亲外戚而远宗室。

并且当初李世民在驾崩之前对李治多有教导,说他能力不足自有朝臣辅助,所以给他留下了三个托付之臣,就是监国长孙无忌、吏部尚书褚遂良和兵部尚书李绩,尤其是长孙无忌,作为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就是李治最大的依靠,所以李治大部分时间都会听从舅舅的意见,但这并不代表李治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现在这样的想法他只对如意讲,他只对如意敞开心扉,从很早开始就这样。

所以不管是在罢黜郑珠贤这件事上面,还是在想让如意上位这件事上面,长孙无忌的想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王婠也是看明白了其中的关节所在,两次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但相应的,毕竟皇帝是李治,不是长孙无忌,就算李治再儒懦,很多事情没有自己的自由,心中也是有怨言的,王婠这样做何尝不是在给自己留下隐患?长孙无忌管的太多何尝又不是呢?这时候就能看出三位辅政大臣其中一人的独特态度了,那就是兵部尚书李绩。

李世民临终前明明安排了三位托付之人,但执掌兵权的李绩反而最没有存在感,少有介入到朝堂纷争的时候,只是在上一次的东宫之争中不动声色的支持了长孙无忌一次,在其他时间,这位兵部尚书都是静悄悄的,极其低调,就算这一次为皇帝选妃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另一边的高阳公主则是更加不喜,本来皇帝选妃跟宗室的关系不大,因为宗室不可能参与到这件事里面,可是李治选的德妃是长孙家的人这就让高阳公主不满意。

就在不久前高阳公主才在东宫之争的明争暗斗中输给了长孙无忌,这让高阳公主代表的宗室势力不但颜面尽失,朝堂上的话语权丢失更是实实在在的,现在李治又选了一个长孙家的德妃,高阳公主真想问问李治到底是想干什么,就是想在长孙家这一棵树上吊死吗?宗室怎么让皇帝不喜欢了?

从李治上位开始,他这个李姓的皇帝反而成了李氏的掣肘,这让高阳公主很不明白,这算不算隔壁肘往外拐?放在普通百姓家这算不算吃里扒外?这也不怪她这个做姐姐的跟李治生气,实在是有些恨铁不成钢,有时候高阳公主还在想,自己这个弟弟做皇帝跟自己的父皇差太远了,自己父皇在位的时候什么时候会让臣子左右?现在呢?众臣都在看长孙无忌的脸色行事,长孙无忌说不行,就连皇帝都要看着办,这算是什么皇帝?儿皇帝吗?高阳公主霸道的性格让她忍受不了这些事。

并且高阳公主和长孙无忌本来就有宿怨,当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去世,自己的挚友、和亲吐蕃的文成公主明明就有回来的机会,就是长孙无忌否决了这件事,让文成一人孤苦伶仃的留在吐蕃的苦寒之地受苦,当时李治也是不争气,长孙无忌说不行,李治这个皇帝居然也无话可说,这个仇怨让高阳公主难以释怀,所以从那时开始高阳公主代表的宗室就跟长孙无忌这个外戚不对付。

如果只是这样高阳公主也没什么说的,毕竟当年李治刚刚登上皇位,或许可以考虑到根基不稳,也就迁就了这件事,可是现在呢?李治这个皇帝已经上位三年,三年了,皇帝不但没有掌握皇权,反而是长孙无忌权倾朝野有了愈演愈烈的态势,宗室成了长孙无忌立威的靶子,高阳公主有时候都在想自己这个懦弱的弟弟配得上这个皇位吗?或许父皇让李治继位就是一个错误?

当年李承乾兄弟自相残杀的很多纠葛高阳公主并不十分清楚,她知道明面上的太子谋反,也知道李治在高句丽被李佑安排的杀手追杀,因为当时高阳公主的驸马房遗爱也在高句丽,可是魏王李泰被贬高阳公主是不明白内情的,高阳公主当年还以为李泰会是皇位的最终获得者,李治能够上位也是出乎她的意料的,如果是李泰上位的话,情况应该会比李治要好很多吧?

高阳公主一边想一边琢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