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26章 太子李佑临阵脱逃 如意李治替身巡察

第26章 太子李佑临阵脱逃 如意李治替身巡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太子的赈灾队伍从长安城出发,一路上会在各地的府衙停留,太子顺便视察各地地方官的赈灾事务,愿意的话还会做出一些指导,各地方官也明白太子的意思,知道太子是代替皇上巡查,对太子一行也是多有款待,这一路上还算轻松,太子看赈灾上也没有什么纰漏还是比较满意。

齐王李佑看这个样子,知道自己跟着太子出宫是选择对了,回宫了自然少不了皇上的奖赏,于是路上更加勤快的拍着太子的马屁。

这天太子一行骑马走在路上,下一站的目的地是灾情比较严重的并州,路上的环境开始有不同的样子,大片荒芜闲置的土地也不见农人劳作,反而路边经常看见饿的面黄肌瘦的人,太子路过一个村子也只见破败之色,这跟太子出长安看到的完全不同啊,那些人中间有一些小孩子看到太子的队伍赶紧围上来乞讨吃食,远处的人看到这边的情形,也以为有吃的东西就想要围过来,太子齐王看到这样,脸色一变,李佑赶紧道:“太子殿下,这也太危险的,都是灾民,没准会抢我们的东西,我们还是快些走吧,到了并州再说其他的。”

太子也有这个想法,赶紧命令手下人就跑了。

一路奔逃,太子一行人人心惶惶,看见旁边的山上像是有人,不远的树林里也是有人,好歹到了并州府,并州都督李绩出来把太子领进了都督府。

李绩现在同三位皇子殿下见礼,

“太子殿下。”“齐王殿下。”“晋王殿下。”

太子齐王都是还礼,晋王李治腼腆道:“因为并州也算是我的治所,所以我就跟着太子哥哥过来了,给李绩大人添麻烦了。”

李绩赶紧还礼:“殿下,哪有的事,这都是臣子的本分。”接着又是一阵寒暄。

当他看见如意的时候稍稍迟疑了一下道:“姑娘,我看姑娘有一些面熟啊,我们之前见过吗?”

如意没想到在这里能见到李绩,赶紧回话道:“李伯父,小女是武士彟的二女儿,之前在家中见过伯父几次。”

李绩迟疑道:“武士彟的二女儿?你是明则的妹妹?”

如意道:“是的伯父,家姊正是明则,因为小女当时年幼,所以伯父才对小女略有印象的。”

李绩道:“是啊,有几年没见了,我还记得当时你穿的跟个男孩子一样,我一直以为你是个男孩子呢,结果你爹告诉我你是个女孩子,哈哈。”

如意道:“小女还要谢谢伯父当时护着家父的灵柩归葬武家族地,因为彼时年幼不懂事,忘了这件事了。”

李绩道:“不必如此,我跟你爹多年袍泽,都是分内的,再说了,我还是很喜欢你们姐妹的,如果不是...我们还会是一家人的,你现在是在做什么?”李绩这是说武家明则差点嫁给李家思文的事。

如意道:“回伯父的话,小女进宫做了女官,现在是皇上五品的才人,因为负责起居馆的记注事宜,所以起居郎褚遂良大人让我出宫跟着太子殿下。”李绩表示明白。

太子询问李绩蝗灾的事情,顺便说起了来之前路上遇到的事情,李绩微微一笑道:“太子殿下多虑了,我大唐百姓遵纪守法,不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也差不多了,我这并州的大牢里已经有些年头没有罪犯了,虽然因为蝗灾很多百姓吃不饱肚子,但抢劫太子马队这样的事情还是不会做出来的,如果有就是山匪流寇了,在府衙的治所是不可能遇到的。”

太子听李绩这么说算是安心了许多,太子一行在都督府停留了两天按计划就会北上,因为灾情最严重的地方也在北边。

离开之前李绩特别嘱咐如意,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来找他,顺便安排了一个传信的人手,结果如意一见面,居然是他!狄仁杰!

狄仁杰因为也是并州人士,所以到了弱冠的年龄就被安排来李绩的府上听差,结果就遇到了如意,这也是无巧不成书了。

只是太子的北上之行并没有成行,或者说是没有完全成行,在出门之前齐王询问李绩路上安全不安全,李绩回复说不准,因为蝗灾,百姓是有些吃不饱,在治所之内还是安全的,但并州地处多山,民风彪悍,山里面还是有一些山匪流民的,有些流民甚至是前朝战乱的时候就开始躲在山里了,虽然大唐开国很多年了,但是因为山民消息闭塞,还是继续苟活在山里,往日里倒也相安无事,但因为蝗灾的原因,说不准山里面的流民就会出山来打劫。

没有这话太子和齐王还没事,结果因为这话,李佑开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走出并州城没有十里地就劝告太子道:“太子殿下,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太子殿下身份尊贵,不可以轻易涉险。”

太子本来也不是什么胆子大的人,再看见沿途的灾民,早就想回去了,可是皇上安排太子出宫体验灾情,太子自己也不敢擅自逃开啊,特别是没有什么理由的情况下,再者,这次出宫本就是魏征为了太子收复民心特别安排的,如果自己临阵脱逃只怕回到宫里少不得皇上的申斥,自己这太子之位刚刚才被魏征稳下来,可经不住折腾,可是太子又真的很是担心,并州多山,谁知道哪个山里真的有山匪流寇呢,所以理由是必须有的,要不说齐王李佑有一些小聪明呢。

齐王李佑更是惜命之人,他看太子犹犹豫豫就是不敢回城,一听是怕父皇责怪,就开始开动脑筋,最终还真让他想出一定的说法来。

话说三国时,曹操颁布法令,魏国军士在行军途中都不可纵马毁坏庄家,违令者斩首。结果曹操自己的马因为受惊踩坏了百姓的庄家,这可怎么办?难道要军令官斩杀了魏国丞相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可是曹操自己的法令自己不遵守的话,那又如何来约束军士?这时曹操有一个谋士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因为曹操责任重大,需要带领军士作战,所以军中朝中不可没有丞相,但丞相的确违反了军令,为了以正军法,现在斩去丞相的头发来代替斩头,丞相的性命先留作戴罪之身,等打完战了再做计较 ,可是真的到了打完战谁还记得这些事情呢?

李佑说到这里太子还不太明白李佑想要说什么,李佑一阵着急道:“现在灾情紧急,太子殿下没必要亲身到每一个灾区,倒不如坐镇并州居中协调赈灾事宜,至于巡视各地,不如安排人员带着太子殿下的一件衣服就可以了,灾民见衣服如见人,这样也就相当于太子殿下走遍了各个灾区了。”

原来还可以这样?拉着一件衣服就算是巡视了?可是太子怎么安排呢?谁能担起这个大任呢?总共三个皇子同行,看这个样子李佑肯定是不想留下来的,那就是晋王李治了,可李治又是亲弟弟,他不敢把亲弟弟留下来,不然回去了肯定会被皇帝责罚的,李佑一看太子的目光老是在自己和李治中间跑,大概明白了太子的意思了,于是赶紧道:“太子殿下,臣弟本来是特别想要留下来的,但是晋王殿下本来就是晋州的封地,是万万不可离去的,自己也想要代替李治,但是身份不允许啊。”

太子这才想到,李治是晋王,晋州是他的封地,这就没办法了,只能是李治留下来继续巡视的事情了,为了让李治的巡视更有说服力,太子甚至给李治留下了自己的印信,有需要的时候可以使用,这样如果各地的主官由上奏的时候,皇上也可以在奏折上看到自己的印信,就知道自己在灾区了,虽然自己人没到,但印信到了也算吧?太子这样安慰自己。

在安排好分道扬镳的事情后,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安排,太子和齐王带着六成的人马回到并州,居中协调。剩下的人跟着李治继续巡视,其中包括如意,因为她是太子的记注官,当然需要太子在哪她在哪,太子现在理论上还是在巡视的,虽然只是一件衣服,但也算是太子的行程,所以她必须跟着巡视。

只是蝗灾这件事并没有因为太子的巡视减轻灾情,反而有了愈演愈烈的情形,如意她们越往北看到的越是灾情的惨状,这一日如意一行人到达了北部的一个小县城,众人因为多日的旅途风尘,早就没有了刚开始的光鲜,在县城的县衙内如意都没有看到人,直到到了县衙的后堂才遇到两个人,一个眼睛看不到的瞎婆婆带着一个瘦骨嶙峋的小女孩,看样子是在吃午饭,可是吃午饭的时候人都哪去了?只是如意走近了一看,这两个人吃的哪是什么饭啊,就是水上面飘着几根青菜叶子,如意等人的声音也被瞎婆婆听到,于是询问道:“可是有人来了?”

如意道:“婆婆,我们是太子殿下的车驾,是专门巡视蝗灾的,这里是县衙吗?可是县臣都去哪了?为什么县衙没有人呢”

老太道:“我是这里县臣的瞎娘,这个小姑娘是县臣的女儿,因为蝗灾老百姓都吃不上东西,能看见的庄家,树叶子都被蝗虫给吃没了,千里赤地,所以县臣带着能动的人都去山里挖草根了树皮打猎去了,只有我这样的老弱病残什么也干不了,只能留在家里浪费粮食。”老人说是浪费粮食,可是她的碗里哪有粮食呢,这还是县臣呢,普通百姓只怕生活的更加艰难了,这就是蝗灾,这也是皇帝想让太子了解的百姓的艰难困苦,可惜太子半路上就逃跑了,如意看小女孩眼巴巴的看着她们,赶紧拿出自己留着的一点吃食送给了小女孩。

然后开始安排众人的去处,这里面虽然晋王权职最高,但是一来年纪小,二来从来没有参与过这些事情,所以一路上都是如意在安排,现在县衙没人,如意只能先自便了,等县臣回来的时候再特别安排了,现在最起码需要把自己这些人的午饭安排上,只是吃的也不多了,虽然马上还带着一些,只是如意早早地就安排省吃俭用了,毕竟还不知道走多长时间。

在准备好吃食之后如意还特别给老妇人和小姑娘送了一些,二人千恩万谢,如意询问老妇人县臣什么时候会回来,得到答复在日落之前,因为需要在能看得见的时候准备好尽量多的食物,时间不等人,在灾情下每一刻都是为生计维持而努力。

晋王李治看还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就想到下边去亲眼看看灾情,如意害怕李治发生意外所以就带着两个侍卫跟着李治一起出发。

在天色将黑未黑的时候,李治如意一行人来到了一个小村庄,四人骑着马走过村庄的小路,却没有看见街头巷尾的人影,直到他们转过一个路口,看到的就是密密麻麻的人,每个人都带着饥饿的目光向他们走过来,如意看到情况不妙赶紧喊了一声“快跑。”

四人开始调转马头,只是跑过几个路口都是人群,如意就知道他们是走错了路,或者说是被埋伏了,于是如意安排四人分开跑路,两名侍卫兵分两路回去求援,如意带着李治一路狂奔躲藏,跑出了村子二人看见一片树林子,就想进去躲藏一下,结果进入林子周围也都是影影绰绰,还有火把的光亮,二人还以为村子里的人群已经追到了树林里,也是一阵着急,由于光线问题,李治没有看到半空中伸出的一节树干被拦下了马背,摔倒在路上,如意看到这种情形也是赶紧下马来扶起李治,两匹马都在受惊的情况下跑得不知所终

这时候容不得二人多想,李治因为久居深宫没有什么经历,现在已经被吓得脑子不知道该想什么,如意也不知道,但是作为下人,她知道自己千万都不可以让晋王发生意外,不然被追究责任家里的娘亲和妹妹都是躲不过去的,这时候哪怕是要如意的命她都只能认了,所以如意只能一股脑的拉着李治跑,嘴里还不停的念叨晋王殿下,我们快跑,我一定会保护殿下的,你一定会安全的。

李治听到这样的话也是逐渐冷静了下来,这样的话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娘亲长孙皇后,李治因为从小胆子就小,李世民又是一名武将,不怎么会管孩子,虽然他对孩子们都很好,但是由于上位初期朝堂政局不稳,李世民身上总是带着一种凛冽的杀伐之气,所以这也是哪怕太子还是魏王虽然身份很高,却胆气不是很足的原因,李世民一直以为自己的孩子们是很听话的,其实是在害怕他,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父皇气势的压迫,在这一方面李治表现的更加明显,只是因为他是长孙最小的孩子,反而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一点,毕竟没人指望李治做什么大事,就连太子和魏王的争端都没人注意到这个性格有些怯弱的晋王。

长孙皇后晚年身体不好的时候,多是李治侍奉在身边,这也是为什么李治总是跟新城公主待在一起的原因,李治是长孙最小的儿子,新城是长孙最小的女儿,在长孙生病的时期,兄妹两总是一起为娘亲担心,长孙皇后薨逝的时候李治才八岁,新城公主两岁,正是缺少母爱的年纪,可是李治身为皇子没人会关心这个孩子需要不需要母爱,没人了解他,李治也很少进入别人的眼里,所以他总是抱着妹妹新城公主,因为抱着妹妹会让他想起长孙生前照顾的情形,现在他耳中听到如意的声音就像是听到了长孙的声音,不自觉的就跟着如意逃跑。李治是知道如意的,虽然他平时不问世事,但如意突然出现在崇文馆,李治知道她是皇帝的女官,但仅此而已,在今天之前他并没有真正的看过这个女人,只是在现在这个危险的时刻,李治听着如意的声音,再借着朦胧的月色,他被如意牵着跑,看着如意的侧脸上的汗水,他有些思绪飘荡,这个女人,还真是,跟娘亲一样勇敢啊,李治本身是个怯弱的人,长孙皇后却不是,相反,长孙皇后是个智勇双全的女子,这是李治对娘亲的认知,这时候的如意还真是有几分长孙皇后的相似之处。

只是不待二人跑远,二人身后不远处的树林间火光大亮,二人回头一看,有一处火焰向着两人飞了过来,如意喊一句“殿下小心”,自己伸开双手就挡了过去,李治也是一阵害怕,不知道飞过来的是什么。

东西飞过来打在了如意的胸前掉在地上,是一个火把,如意被火把打的退后两步坐在地上,李治赶紧扶住了她,两人看向火把飞过来的方向,这时候不远处已经站满了人,人群都点燃了火把慢慢的走近围住了两人,最前面是个魁梧的男子,穿着一身的短衣,看着像是刚刚打猎回来,男子看着地上的两人,特别是扶着如意的李治,疑惑道:“殿下?你们是何人?不是偷窃的宵小吗?”

如意问道:“你是何人?我们不是宵小,这位殿下是晋王,特别来这里视察百姓蝗灾的灾情,你们为何袭击皇子殿下?”

男子一惊道:“晋王皇子殿下?我是这里的县臣,最近这里因为蝗灾的原因,屡有路人被劫,我刚刚在远处看你们夺路狂奔,还以为你们就是劫道的匪人,于是便追了过来,却不曾想是皇子殿下,这都是误会了,打伤你们是臣下的罪过了,请殿下治罪。”

李治才知道这个人就是自己找了一下午的县臣,于是道:“县臣大人不知者无罪,只是县臣大人让我们可是一顿好找啊。”经过如意的解释县臣才知道,晋王殿下今天早早的就到了县衙,只是见府里没人才想要自己出来视察民情,只是没想到在这里受到袭击,在黑灯瞎火的逃亡中阴差阳错遇到了打猎回家的县臣一行人,说到这里如意和李治也是松了一口气,遇到县臣算是安全了,不用逃了,这时候远处传来了隆隆的的马蹄声,回去求援的侍卫带着保护晋王的卫兵找到了这里,于是三拨人马一起就踏上了回城的路,李治还有很多问题想要问询县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