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20章 鹬蚌相争皇帝获利 得偿所愿侍奉宫中

第20章 鹬蚌相争皇帝获利 得偿所愿侍奉宫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朝堂上内侍监宣布长孙无忌为右相,众臣都感到很意外,各有思索,陇西世族则是喜在心头笑在眉头,温彦博没想到长孙无忌会继任中书令,之前的所有担忧现在烟消云散了,有长孙无忌执掌右相,陇西世族不会颓。

不管其他人担忧还是高兴,长孙无忌在上位之后马上开始履行自己的右相之职,还是面无表情,“皇上,臣有话要说。”

“爱卿请讲。”

“禀皇上,臣既然负责选后之事,现在有一件事需要解决,特请示皇上:本次为选后采选入宫的宫女怎么安排?”

“这件事可以再安排一位爱卿负责,现在擢升太常卿杨师道为侍中,经办采选宫女事宜。”此话一出全场哗然,侍中给了杨师道?这比中书令给了长孙无忌还要让人惊讶,要知道侍中可是有第三宰相的名声,这就让人不服气了,众人拼死拼活的选皇后就是为了选官,现在品级最高的两个官职都已经名花有主,也就是盘子里最大的两个果子都已经花落别家,那大家这都是为了什么?也有心思活泛的人已经发觉,不论是长孙无忌还是杨师道都是这次没有参与皇后之位的人,再结合刚刚的猜想:皇上自己没想选后。

这时所有人才后知后觉:所有参与选后的人一直以为朝堂上为了皇后之位有两股势力在竞逐,却忽略了始终保持沉默的那些人,所有人都以为那些人是随波逐流的,或者是看清形势退出角逐的,却没有人想到这些人或许是洞察了皇上心思的人?又或许这一切本就是皇帝的安排?这样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外,他们现在才想起来皇后这件事也是皇上的事,只是所有人从一开始就忘记了皇上也需要参与这件事。

杨师道本人刚刚是老神在在的坐山观虎斗,是谁做皇后对于杨师道以及以杨氏家族为首的前朝旧臣都是不利的,但也都是有利的,杨淑妃被逼退出了皇后之位的竞逐,那杨氏注定只能跟着这件事的结果走,只是杨师道却没有想到自己会升官,虽然自己预料到皇上会有保持现状的可能,但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是这件事的受益者,只是现在的情形不允许他想太多,只能赶紧出来谢皇上圣恩,然后询问皇上这件事的具体章程,他可不会认为皇上没有任何想法就会把这件事交给他。

杨师道:“臣其禀皇上,安排采选宫女这件事臣并无经验,历朝历代也没有什么先例,所以臣需要请皇上告知这件事处理的一些想法。”

李世民微微一笑,杨师道还是理解自己意思的,欣然道:“虽然这一次比试因为一些意外没有得出结果,但是不可否定二位爱妃在这次庆典中的付出,朕觉得参与庆典的采选宫女都是极其优秀的,朕很看好,所以决定把这些人分配给皇室各皇子和世子,朕这里有一份初步的安置名单,一会儿朝会结束之后你就着手处理此事。”

杨师道深吸一口气,还好自己又猜对了,于是躬身领旨,只是杨师道这时候突然想起了如意,皇上刚刚说是参与庆典的人,可是如意算是参与了没有?只能多一句问道:“皇上,臣有一句要问,是所有参与庆典的宫女还是所有参与采选的宫女?”

“所有参与庆典的都是被选拔出的优秀之人,至于其余的,宫里不是缺人吗?就留宫自用吧。”

这样的安排所有人又开始思考,皇上把各世家进宫的人选又送出宫?这是何意?

这时长孙无忌看这件事结束,继续开口道:“皇上,臣还有一句话要说。”

“爱卿请说。”

“皇上,臣以为太子殿下册封已久,但一直没有太子三师,之前是殿下年幼,但现在臣以为需要为太子安排一些老师以教导太子处理事务。”

“这件事朕也思考良久,朕决定魏征此后不用再执掌弘文馆,现在来负责教导太子的事务,其他老师的人选安排魏爱卿可有自己的想法?”

魏征面色安定,似乎这件事他早已知晓,沉着的道:“皇上,臣心中有适合的人选,臣希望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杜正伦几位大人与臣共同教辅太子殿下。”

随着魏征的话说出,即位被提及的大臣也是逐一走出站在了朝臣中央的空地上,李世民看着几人询问道:“几位爱卿,魏征提议几位可做太子三师,你们意下如何?”

“臣等定当竭尽全力教辅太子殿下,不负皇上所托。”

这又是一件所有人都遗忘了的事情,之前皇后之位挡在眼前,所有人都只看到了这件事,没想到皇帝雷厉风行,居然偷偷的把事情安排好了,只是看太子老师的人选,大都是山东氏族的代表,没想到啊没想到,本来在玄武门之变中山东士族因为选择了隐太子李建成,结果事败,山东氏族已经势弱,没想到居然可以从新得到执掌太子三师的机会,这又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一件事,难怪之前选后一事山东氏族也保持沉默呢,很多人以为是因为山东士族势弱没有了发言权,却不曾想到是得到了皇上教导太子的承诺,这样一对比,皇后之位自然没有未来的皇帝重要,能够跟太子亲近还会担忧未来的前程吗?真又是一个让大家措手不及的安排。

只是还不等朝臣冷静下来,新上任的右相长孙无忌又开始说话了,众人一看说话的长孙无忌,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涌上心头,只是又在相互打眼色,这次获利的会是哪一方呢?长孙无忌代表陇西世族,杨师道代表杨氏在前朝旧臣中有一些影响力,太子三师则是山东士族获利最大,所以接下来会轮到谁呢?长孙无忌还真是干大事的人刚刚上任还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开始雨露均沾了,倒是不错,之前对于长孙无忌上任还有怨言的人现在也开始有期待了,就等长孙无忌开口了。

长孙无忌依旧面无表情开口道:“皇上,臣有话要说。”

“爱卿请讲。”

“启奏皇上,自我大唐开国已二十载有余,自立国以来,君臣上下一心,百姓不辞劳苦方有了今日的繁华昌盛,现在百姓生活日益改善,求学之心日盛,所以臣谏意朝廷可从新开放科举,以激励百姓向学上进之心,这科举制本是前朝的选拔用人的制度,但是由于隋乱百姓流亡山野,食不果腹,无心也无力学习,本朝初期百业凋零、百废待兴,大家都把精力用于恢复生活,也没有学习的条件,但现在不同往日,臣以为是时候恢复科举了,这于民于朝都是有利的事情,所以臣谏意恢复科举。”

长孙无忌一言罢了,所有人都惊讶了,恢复科举?居然是这个想法?长孙无忌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对于科举制大家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前朝亡国之君隋炀帝初创,其本意就是为了对抗世家对于人才的垄断,取天下人才为皇帝所用,帮助皇帝摆脱世家的牵制,这对于百姓和皇帝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于世家来说就不是好事了,朝堂上有多少朝臣是在家族的门荫下上位的?这也是世家左右皇帝的实力所在:只要朝臣的声量够大,就算是皇帝也必须屈服于世家的意见,这就是不论皇帝是谁,都要跟世家共理天下,因为朝堂是属于世家的。

只是出了一个隋炀帝,他居然会想到这样的办法,分科取士,取天下人才对抗世家,还真是一个伟大的想法啊,所以隋乱亡国未必没有科举的作用,隋炀帝想要对世家釜底抽薪,那世家就不介意先下手为强,先给隋炀帝来一个釜底抽薪,正好隋炀帝在远征高丽这件事情上犯了错,于是结果就是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隋炀帝也成了荒淫无道,残暴昏聩的昏庸之辈,世家让皇帝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可是这天下哪来的那么多英雄豪杰?这些英雄不少都是之前隋炀帝为世家准备好的薪火,只是没想到最后却成为了世家灼烧隋炀帝的薪火,皇帝自己烧了自己。

所以现在长孙无忌是什么意思?是不怕皇帝引火烧身?还是长孙无忌自己不怕引火烧身?毕竟他自己也是世家的一员,他这么做不也是在掘自己的根基吗?再说了科举这件事都过去几十年了,好好地提议恢复科举干嘛?当时就有朝臣想要表达不满,只是还没有等他们说出口,魏征已经站出来表示自己对长孙无忌的支持,杨师道本来对于这件事也感到意外,他料到了皇帝的很多做法,但唯独没有预料到皇帝会恢复科举,但这时候由不得他犹豫了,对于今天皇上的刻意示好,杨师道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于是也站出来表示自己对于长孙无忌的支持,即使是这样,还是有朝臣想要表示自己的意见,还是不等他们站出来,继杨师道之后就是卫国公李靖和大将军侯君集站出来表示自己对于恢复科举的支持,这时候大家才清醒过来,难怪皇帝召回了这二人,原来是为了这件事,这二人的态度就表示武将们对于皇帝的支持,很多人也明白过来,现在不是隋末了,太宗皇帝也不是隋炀帝,现在天下太平,民心思定,军权在握,还有就是太宗皇帝本人,文治武功样样优秀,已经不存在乱起的基础,这也是皇帝和皇后卧薪尝胆十几年换来的结果,民心所向实至名归,于是想要说话的人只能默默后退。

皇帝在上首看到这样的结果只是微笑着说了一个字“准”。

这一次朝会的结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一开始都以为是世家为皇上选定皇后的朝会,只是没想到反而是皇帝一套组合拳下来把世家打了个闷头转向,皇帝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先是用长孙无忌做先锋,摆平了选后这件事,顺带着还让杨师道把各家送到宫里的女子又送出了宫,这是让杨师道做了皇帝手中的侧翼,这就代表皇帝的一个态度,然后用太子三师绑定了山东士族,让他们也不会去反对恢复科举,最重要的就是卫国公和侯君集,这哪是朝仪大会,这是皇帝亮出的刀子啊,这样的军阵,所有人只能乖乖地认输。

皇帝看到科举的事情这么愉快地决定了下来,在回宫的路上还情难自已的跟内侍监说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审其所能,因才取之,用其所长,知人善任,他们在朕准备好的战场上,怎么可能赢得了朕,哈哈。”这是之前皇帝听一个小女孩说过的话,原来说出胜利宣言这么让人愉悦。

内侍监赶紧附和:“陛下英明。”

这时候有监人跑过来通报说是新上任的侍中杨师道大人向皇上求取分配宫女的名单,皇帝思考片刻道:“转道去湖边,朕在那里见他。”监人听完后下去带人,内侍监喊话道:“转道湖边。”周围的监人宫女开始转道,一些人也先行去做准备。

杨师道在湖边看到了等待的皇帝,快步走过去行礼:“臣见过陛下。”

“爱卿不用这样,你我的关系私下里可以忽略这些礼仪。”

“臣谢过陛下抬爱。”

“这是我给爱卿准备的名册,你先看一下,看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

杨师道接过名册道一声“是”,开始低头看名册,顺便考虑一下皇上的意思,这名册有什么含义还需要现场看?杨师道想来或许这份名单中有什么皇上想说的话需要自己领悟,又或许皇上是想倚着这份名册让自己说出一些话,所以杨师道不敢怠慢,认真看着名册上面的名字,其实他都不用看的,很早之前他就已经知道了里面都有谁家的孩子了,不只是他,相信很多世家的手里都会有这份名册的,但皇上还是让自己看,并且是现场看,而且还要询问自己的看法,思考良久,他微微试探的说:“皇上,这是各家送进宫的孩子吗?”

皇上笑着道:“是啊,都是各家的孩子,也就是二位娘娘选出的孩子,训育宫还剩一些,但是好像跟各家无关了。”

杨师道大概明白皇上的意思了,再结合本次选后的前后发展,难怪陛下会把所有人送出去,杨师道说话道:“皇上,臣怎么看着这些孩子好像都不是各家嫡系,或许是旁系的多一些。”

“哦?是这样吗?朕倒是没有留意,我还觉得这些孩子都很不错呢。”皇帝意味深长的说道:“不管孩子们出身怎样,爱卿对于她们的去留可有意见?”

“皇上,虽然这些孩子都很不错,但是皇室的孩子结婚还是需要讲究一些身份的,这也是礼之所在,这些孩子最多只能嫁给皇上普通妃子所生皇子,甚至四位大妃娘娘所生皇子她们都配不上,还是就是一些宗室的世子。”

“这样啊,既然有礼法约定,你就按照礼来吧,不过...”

“皇上请说。”

“朕看里面有左相家的孩子,和御史大夫家的孩子,或许这两家的孩子更加优秀一些呢,这两个孩子特别安排一下,你怎么看?”

左相和御史大夫?萧家和韦家的孩子?皇上对于这两家还是会打一巴掌再喂一个枣儿的,毕竟这两家不是寻常的小世家,兰陵萧氏和京兆韦氏,皇帝虽然在选后这件事情上不满他们的参与,但还是需要表示出他们的与众不同的,这样的话,杨师道思考片刻,皇上是想警告两家,不是想要惩罚,但也不是奖赏,所以对于两家的安排既不要太高,又不能太低,既要表示皇帝抽板子的想法,但板子又要轻轻地落下,那就是四位大妃娘娘生育的皇子也可以了?“皇上,太子殿下,吴王殿下,魏王殿下皆已婚配,所以可以不用纳入考虑范围,再就是齐王殿下、蜀王殿下、晋王殿下、越王殿下、纪王殿下臣以为合适,不知陛下的意思是哪位?”杨师道摸不住皇上的想法,只能四位大妃娘娘的皇子各说了一位,顺便加上了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孩子晋王李治,这位皇子平日里名声不显,比较自己的两位哥哥太子和魏王差得远,所以杨师道思考片刻也把他加了进来。

李世民听了杨师道的话也是一笑,杨师道其人素来谨小慎微思虑周全,但却不会犯错,这也是他会被任命侍中的原因,李世民虽然想要改变朝廷的格局,但却不想太过激进,杨师道不论能力还是脾气都很适合这个位置,他需要杨师道来中和皇帝和朝堂的冲突,长孙无忌的威是一把锋利的剑,那杨师道的稳就是一杯缓和的茶,还有以杨师道为首的朝堂势力以及后宫的杨淑妃,这都是可以钳制那些活跃分子的最佳选择,再有就是识时务,杨氏并没参与这一次的选后事件,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要再说的话还有就是桂阳长公主,杨师道算是皇帝的妹夫吧。皇帝想到这里就明白杨师道已经完全理解了自己的意思,那有些话自己就不用说出口了,思考片刻皇帝开口道:“萧家的孩子就安排给治儿吧,我看那孩子挺不错,虽然受伤了,但还是忍痛完成比赛,是个有毅力的,韦家的孩子就安排给佑儿吧,其他的你就安排了吧。”

杨师道听了这话赶紧表示自己明白,想要离开回家好好的和妻子商量今天的变故,只是话还没有说出口,突然听到皇上询问:“爱卿可知为什么世家只愿把旁系的孩子送进宫吗?”

杨师道没想到皇上会问这个问题,只是这又该如何回答呢?因为杨师道开始看到这个名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因为他作为世家的一份子,如果要做的话恐怕也是同样的做法,但是该怎样回答皇帝呢?最终他还是认真的道:“陛下知道,进宫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后宫的位子有限,每个人都不能确定自己进宫肯定会成功,甚至成功的可能性很低,这就决定了这件事付出和收益不是因果的联系,因此各家并不热衷于把嫡系的孩子送进宫,相反,世家之间嫡系的孩子联姻才是最优选择,再有,这次进宫的孩子都是棋子,奕局的是二位娘娘,最终决出胜者,跟其他人关系不大,所以进宫只是代表一个态度,世家更加不会把嫡系送进来了,还有就是...”说到这里,杨师道犹豫一下。

李世民看杨师道犹豫没有说出口,自己笑了笑接下去道:“还有就是世家看不上皇家呗,朕听闻民间有一句话说:宁娶五姓女,不入帝王家,这有什么说不出口的,杨氏是前朝宗室,当然会明白这个问题,朕是皇帝也明白这个问题,五姓七望,京兆韦氏,兰陵萧氏,弘农杨氏,都是一等一的大世家,随便哪一家都富可敌国,更有几家传承了不下千年,所以才有千年世家的美誉,并且世家间流传一句话没有千年的朝廷,却有千年的世家,朕自然也是知道的,毕竟我陇西李氏也是世家的一份子,可是爱卿以为世家为什么看不上皇家呢?是因为我李氏比不上其他各家吗?”

“禀皇上,臣以为不是这个原因,臣认为不论是李氏还是前朝我们杨氏,世家都不会喜欢的,陛下以为李氏比不上各家,但我弘农杨氏却也不被世家喜欢,臣以为这是因为皇家的超然地位决定的,皇上有生死予夺的大权,这对于世家就是一种威胁,所以世家就会联合起来限制皇上的这种权利,只是没人能够衡量这种权利的大小,那么世家就会无限壮大,保证自己有克制的能力,最终成为一种对立。”

“所以朕就像带着镣铐在跳舞。”

杨师道听着皇帝的感慨不敢接话,他现在是彻底明白皇帝的意思了,刚开始的选后事件,杨师道只是以为皇帝不想被世家摆布,后来的恢复科举他才知道皇帝是想摆脱世家的禁锢,这件事他不敢再妄议了,因为他不敢猜想这样做的后果,世家是几百年不断发展壮大过来的,世家不是单指哪一家,是执掌整个朝堂的权势的统称,甚至南北一团乱局的时候世家自己都是可以立国的,比如兰陵萧氏,家族不止出过一个皇帝,后来虽然被隋一统,但世家依旧是世家,隋文帝已经把国家治理的很不错了,还是需要依靠世家,直到隋炀帝上位然后隋亡,没准隋炀帝活着的时候也跟自己的朝臣说过同样的话,“朕就像带着镣铐在跳舞。”现在的情况跟那时候何其相似,一样的二世,一样的科举,历史是在重演吗?他猜不到别人怎么答复隋炀帝,但隋亡了是事实,所以有前车之鉴的事,他不敢随意开口,但皇帝现在对自己的做法,恐怕就是需要自己或者说是强迫自己做出选择了,只是不等杨师道说话,皇帝继续开口了。

“知道为什么爱卿会成为侍中吗?”

“臣,不知。”杨师道不懂皇上为什么转移话题了。

“有些人总是不明白自己的位置,总是想做一些超出自己权力的事情,朕以为爱卿也许不能免俗,直至等到最后一刻,爱卿的做法朕很欣慰,所以朕觉得侍中比较适合你。”

最后一刻?什么意思?杨师道还是不太懂皇上的意思。

皇上看着杨师道疑惑的样子笑道:“我答应过那孩子,会让她进宫的,因为我跟她有一些特殊的缘分,但我又不想她陷入一些不好的纷争,如果爱卿送她进宫的话,那她现在就该出宫回家了,所以朕等到最后一刻,既然爱卿没有送她进宫,那朕自然不会食言了。”

杨师道这时候才想到皇上说的是如意,难怪当初通知如意进宫的女官是在期限的最后一刻才到了杨府,原来是皇上对于自己的考验,就是想看看自己在选后事件中的立场,这还真是有些出人意料啊,看来皇上的布局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因为据如意所言,她跟皇帝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杨府的花园,那是一年前的事了,所以皇上那时候就决定今天的事情了吗?杨师道不敢猜测,只能道:“臣代那孩子谢谢皇上。”

皇上见该说的都说明白了,就挥手让杨师道离去,杨师道躬身行礼告辞。

回到家后杨师道和妻子桂阳长公主、妹妹杨氏坐一块说起了今日朝会上发生的事情,二人一片震惊,原本以为只是关于皇后之位的事情,没想到居然会有这样的转折,杨氏不明白,桂阳长公主也不明白,桂阳长公主喃喃自语道:“二郎这是想要做什么?好好做这个安稳的皇帝不好吗?为什么偏偏要走炀帝的老路?”

杨氏也是疑惑道:“皇上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风险吗?毕竟有炀帝的前车之鉴?”

杨师道叹一声气道:“诶,我也猜不透啊,我们一直以为皇上是想跟我们一样希望保持现状,只是没想到皇上会有这么多的谋划,这完全是蓄谋已久的举动啊。”

杨氏问道:“哥哥什么意思?”

“牡丹,我也是回家以后才慢慢想明白其中的关节,现在想来恐怕从皇后娘娘薨逝就开始布局了,从各家想要争皇后之位就有人在不断引导,这个人就是房玄龄大人,用庆典的胜败决定皇后之位诱惑各家联合,这样皇上就可以看出朝上众臣的阵营,大家都以为自己是在联合起来对付皇上,这又何尝不是皇上的引蛇出洞呢?这一步完成之后就是各个击破了,皇上先是任命长孙无忌为右相,以长孙无忌的威势,这就是皇上过去无往不胜的先锋啊,由长孙无忌来开路,朝堂上没有谁敢正面对抗的,然后就是我了,皇上一直在考量我们的立场,明白以后就知道我们不会跟他们沆瀣一气,所以就有了我这侍中,再然后就是太子三师拉拢山东士族,稳住了这几方势力,最后图穷匕见就是恢复科举,但这时朝堂上的世家联合早就成了一盘散沙,哪还有之前安排皇上选后的气焰,最重要的是卫国公李靖和大将军侯君集偷偷地还朝,皇上就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引蛇出洞、诱敌深入,鸡父之战,皇上这是把战场上的计谋用到了朝堂上,如果说选后事件是皇上对世家说不的话,那恢复科举就是皇上对世家开战了,皇上用自己十几年的经营毕其功于一役对世家开战,当然,科举恐怕只是一个开始,只是皇上想对世家说的第一句话,这个皇帝跟其他的不一样。”

其他两人听了杨师道的话都懵了,都知道朝堂险恶,但没想到皇上和朝臣之间的争斗居然到了这样的境地,这皇上一套连环计看似赢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但世家们会善罢甘休吗?

桂阳长公主担忧道:“二郎这是何必呢?这十几年的皇帝他做的不是好好的吗?跟世家相安无事过去就可以了,这天下不一样太平安乐吗?到底是为什么想要走这一步呢?世家都存在了几百年了,这天下也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来之不易,前朝的教训历历在目,他怎么就敢这么做呢?”

杨氏道:“皇上这是有大志向啊,想要解决世家对于皇权的禁锢,只是皇上已经宣战了,那以后君臣之间恐怕少不了各种争端了,哥哥可有什么打算?”

杨氏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哥哥刚刚说皇上召回了卫国公和大将军?”

“是啊,我开始也是大吃一惊,你想到了什么?”

杨氏犹豫的道:“郭孝慎也刚刚回来,难道他是跟两位将军一起回来的吗?”

杨师道也是一愣,最近由于担忧的事情太多,对于家里的事不太上心,他不知道郭孝慎回来的事,不然应该可以猜到些东西的,只是郭孝慎虽然在吐谷浑从军,但他怎么会有资格跟卫国公和大将军一起回来呢?于是他想着问一下郭孝慎:“他现在在家吗?我问他一下。”

“不在,自他回来以后青蝉也不去教坊司学舞了,每天拉着郭孝慎满长安城的玩,夜色起来还要去夜市,每天过得很开心,之前是我忽略的这孩子了。”

“这也不怪你,我想那孩子有心思也不会告诉你的,她是个懂事的孩子,跟如意一样,都有自己的主见,有郭孝慎陪着也挺好,不然一个人早晚憋出病来。”

“说起如意了,哥哥,这次你负责安排那些入宫的孩子,如意可以回家吗?”

“我也考虑了这个问题,今天皇上还特别跟我说起了如意,说是跟如意有一些特别的缘分,所以皇上才答应如意进宫的请求,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按理说皇上认识如意也就一年多,哪来的特别的缘分了?我现在迷惑了。”

杨氏犹豫一下道:“不是的,哥哥知道如意出生的那段时间,正是皇上和隐太子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士彟为了不参与到这件事的浑水里,就连如意当年的百日宴都没有邀请任何人。”

杨师道点头,他知道这件事,杨氏当时还特意因为这件事请教了杨师道,这里面也有杨师道的主意。

杨氏看哥哥想起了这件事继续道:“士彟当年也是这样做的,没有邀请任何人,但是有人却不请而至。”

“是皇上?”

“是,当时皇上突然临宴,士彟跟我都很意外,那时候应该才是皇上和如意的第一次见面,并且皇上还给如意起了名字。”

“武...武照?是皇上起的名字?”

“是,皇上说是为了军武时和士彟的肝胆相照之意,所以起名为武照。但是我们为了不张扬,一直很少提起这件事,也很少讲起这个名字的由来,只是没想到如意回到长安后还有机会跟皇上偶遇,我想这也是皇上说的特别的缘分吧,所以才会提携如意进宫。”

桂阳长公主疑惑道:“这不是挺好吗?这么看来皇上应该对如意不错的,那你为什么坚决反对如意进宫呢?”

杨氏心中纠结,她知道不可以把如意道观测命的事说出来,因为太过惊世骇俗,直接说如意被算命的说会做皇后吗?这种话说出来都是一种罪,她怎么敢张嘴,但是她又怎么解释呢?老道到现在为止,所有的事情都已经算的很准了,她不得不信,杨氏只能半遮掩的说:“有道士为如意批过命,说是如意进宫会有生命危险,我也这么认为,以我们杨氏现在这样的条件,进宫恐怕不太合适,刚刚哥哥也说了,只怕以后朝堂少不了争端,那后宫恐怕也躲不过去,所以如意真的不适合过去。”

“原来是这样,可是这件事我们也没有办法啊,如意是皇上钦点的人,她只能留在宫中了。”

“如果这样,我们只能尽量想其他办法了,只愿如意离是非远一点。”

“你是想?”杨师道问。

“是啊,我们不是跟贤妃娘娘还有一些关系吗?这件事找淑妃娘娘不合适,那就只能麻烦贤妃娘娘了。”

燕贤妃,李世民的四位大妃之一,在这一次的选后事件中跟杨淑妃一起置身事外,她平日里也是最低调的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燕贤妃跟杨氏也是表亲关系,从辈分来说燕贤妃是如意的表姐,所以在如意必须进宫的选择下,杨氏希望把女儿托付给燕贤妃,能够保着如意远离是非,于是马上修书一封送进了宫中。

虽然事情多了许多曲折,但到底还是让如意得偿所愿,可以侍奉宫中了,只是如意现在对这些还是一无所知,不知道这曲折中隐藏的危险,也不知道娘亲杨氏私下的安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