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在大宋搞综艺 > 第10章 小品《茗茶》

第10章 小品《茗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励志小品《茗茶》

罗二郎让人把家里的私人戏班喊过来没几天,京中各大瓦子就迎来了一个愿意免费表演杂戏的私人班子——登喜班,他们在汴京各个勾栏里表演新戏《山雉配》。

戏中讲了京中王爷去瓦子耍,遇到一个狐媚的乐伎曲意迎合,随后两人珠胎暗结,结果生出一个傻子,王爷因此大怒,处死了乐伎,又把孩子关在庄子里自生自灭,随后,他又迎娶门当户对的高门贵女,自此两人夫唱妇随……

跟随这杂戏一块传播的,还有关于清河郡公之子赵守彦打小就是痴傻儿的八卦消息,很快就又被人挖出其母是身份低下的商户女,还曾在勾栏上表演过……

大宋的风气开放,民众也喜欢挖掘娱乐八卦,更别说这是皇室隐闻,于是《山雉配》的杂戏内容就被对应到了清河郡公一家身上,等赵守彦知道的时候,满汴京都不知道已经传了几个有关他身世的谣言版本。

“彦哥儿,满汴京皆在热议婉娘与你爹的事,要不我们也找伎艺人编出戏,好为你爹娘正名一下?”

赵守彦摇头否定:“舅舅,编戏正名什么的,只会让这事愈演愈烈,并不管用。”后世的公关团队都知道,要想压下一个热搜,只能再弄一个更劲爆的热搜出来。

李富一听,便着急地道:“那这下可怎么是好?”本来那些出身门第高的娘子贵妇本就看不起他妹妹的出身,这回妹妹的名声又被那部杂戏给泼了脏水,以后让彦哥儿和婉娘怎么在汴京的权贵圈子里混?

赵守彦拍拍李富的肩膀,笃定道:“舅舅,你放心,此事我已有法子应对。”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罗二郎,这下只能怪你自找苦吃了。

李富听外甥这么一说,又见他面色从容,心里也就放松下来。

等赵守彦从瓦子离开后,就马不停蹄地去找了魏安,叫他再把顾学士和罗二郎当年那事仔细给他再说两遍。随后又跟他打听了顾学士的身世过往、求学之路……确认情况属实之后,他就回去闭关创作,一边感慨这位顾学士这是拿的什么美强惨龙傲天大男主剧本,一边又将他的求学之路改编到新创作的励志小品——《茗茶》当中。

很快,赵守彦就捧着新鲜出炉的小品剧本,去东华瓦子找伎艺人出演。

因上次的小品《罗二郎拼爹》在汴京大火,这回有了新小品剧本出炉,大家纷纷抢着表现,想要出演其中一二角色。

好在,赵守彦这次创作的小品剧本需要的角色较上次多了不少,很快就从中挑选了不少合适的演员,大伙儿一边为剧本故事感动不已,一边努力排演,不过七八日的时间,励志小品《茗茶》便在东华瓦子里上演了。

小品分上下场,上场讲述了罗国公府为给儿子罗二郎聘先生,邀请了一批新科进士进府中点茶品茗,里面有一位打扮朴素的寒门进士姓古,举止淳朴,他并不太熟悉这些繁琐的点茶步骤,还不小心误喝了用来漱口的茶水,因此被罗二郎嘲笑出声:“哪儿来的乡下土包子,连漱口茶都喝!”

看到这一幕的观众,本想因那位古进士的淳朴举止而露出会心一笑的,但他们一听到台上‘罗二郎’的嘲笑,就有种生理性的厌恶,心想那小进士一看就是庶民出身,不懂汴京的点茶规矩又怎么了,君子不言他人过,这罗二郎这厮果真打小就顽劣不堪,毫无君子心胸。

赵守彦在台下也观察到这一幕,看来大家都对罗二郎这个名字有了刻板印象,很好,这更利于《茗茶》下半场的演出效果了。

如果说《茗茶》的上半场,那位面容拘谨、举止淳朴的古进士在一众举止得体的新科进士衬托下,他的点茶情景有一定的喜剧色彩的话,那么下半场的演出情节就触动了所有人的心思。

下半场戏中,古进士回了家,通过他跟小厮的对话得知,原来他的点茶技术是请外面的婆子教的,只是那婆子一向为小官服务,哪里懂大户人家的点茶规矩。

紧接着,古进士拿了小厮给的一封信进书房,那是他远在西北老家的妻子寄过来的。

古进士的原型是翰林学士顾行简,他是没有妻儿的,但赵守彦为了后面的戏剧效果,给他稍微改动了一下。

这边,勾栏上布置了这样一间‘书房’——正中间搁着一套桌椅,上面摆放着笔墨纸砚,桌椅背后放置着一架画着西北荒草的大屏风。另在大屏风的左右两边,也各自摆放着三架屏风。

而现在,古进士就端坐在那张书椅上,他小心地拆开手中的信封,正凝神看信。

与此同时,大屏风的后面突然响起一位女娘的声音。

台下的观众仔细一听,才发现那屏风后的女娘温声念的正是信中的内容,还通篇都是大白话,其大意是说古进士的儿子年纪到了,她已送儿子进家乡的书塾念书,让他不要担心家中,好好在汴京做官,报答官家。

勾栏上的古进士看完家信,用衣袖小心擦了擦眼泪,便拿起毛笔回信。

他先是给妻子说了自己在汴京一切都好,官家圣明,同僚和善,继而又鼓励儿子好好读书,说他这个父亲小时候是如何踏上求学之路,以及在这路上所经历的困难……

这些回信内容都被躲在大屏风后的另一位男说话人一一念出来,其声音洪亮,饱含感情,几乎把台下的观众都说得潸然泪下。

【为父年幼的时候就很想读书,因为家中贫困,便躲在乡野书塾外面偷听,你祖父得知后就想着把我送去上私塾,可惜天有不测,夏兵来袭,爹娘以及满村人皆丧身铁蹄之下,唯余幸存……】

随着男说话人把信中的内容娓娓道来,左边的第一个屏风应声轰然倒塌,台下的观众们便看到这样的一幕:小小的孩童扑在父母的尸体上痛哭,双亲以及亲友邻里皆被西夏兵卒所杀害。

就在大家为此感到怜悯之时,右边的第一个屏风也倒了下来,一个身穿华服的小儿被许多仆从丫鬟围绕着,陪同他玩耍,服侍其衣食起居……两厢对比之下,更显得这位古进士的幼年生活坎坷。

【……幸得姑母扶育,供我读书,当年塾师曾问我们学子为何读书?】

大屏风后,随着男说话人的念信声跌宕起伏,左边第二块屏风也倒下了,这回台下的观众们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幕。

在摆设简陋的乡野私塾里,一个身穿麻衣,面容坚毅的小少年跟其他孩子一起站在老塾师面前。当老塾师问他们:“你们为何读书?”

穿着绸衣的孩子大声回道:“我想跟先祖一样当官,光宗耀祖,我祖父说这要我考科举高中才行。”

有孩子回答:“阿爹说,叫我认几个字,等大了好去城里找活计。”

也有孩子回答:“父亲说让我读书明理,不要顽劣。”

只有身穿麻衣的小少年,挺拔着身姿,神色坚韧地回答:“我想为大宋富强而读书!”

老塾师当即被这小少年说的话给愣住了,他稳了稳心神,抚着长须问道,“西北文风不盛,庶民科举更是不易,你可有决心?”

小少年神色依旧坚毅,“有,万死不辞!”

台下观众看到这里,忍不住为他叫好一声:“好!好男儿,有志气!”

大宋的官学盛行,私塾更是不少,学子们读书有为建功立业、拜将封侯的,也有为封妻荫子、光耀门庭的,更有务实一点,为读书明理和日后找活计容易一点的。大伙儿读书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自我追求或家族利益,极少数才是为了大宋崛起,为了平民百姓能够过得更好。

因此,观众们在为小少年的心怀大志叫好之余,内心里也不由得认同台上老塾师的话语。

是啊,庶民要考科举可太难了,他们认识的谁谁苦读多年,却连举子功名都难以考上呢。

而这时,右边的第二个屏风也倒了下来——却见一位穿着澜衫的先生在怒喝罗二郎的名字,斥骂他逃课打架,编排他这个老师,简直不学无术,目无尊长……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学识渊博的老师被气走之后,国公府又为罗二郎聘请了一位寒门进士当先生。

这一幕跟刚才的寒门小少年为了跟学识渊博的名师求学,还得背着一箱书籍跑到百里之外去请教,这对比之下,二者的求学之路可真是天渊地别。

在观众们翘首以待中,大家终于看见第三块屏风倒下:变成青年的古进士终于科举高中,他穿着进士官服,意气风发,头戴簪花,打马游街。

而另一边,罗二郎却被小厮服侍着穿上官服,原来他得蒙父祖余荫,得了七品荫官的官职。

看到这里,观众们有种很荒谬的感觉,既为寒门学子的求学不易而感动心酸,又替其觉得不值——这寒门进士奋斗了那么久,才能通过科举出仕,怎么罗二郎那厮什么也不做,居然也可以荫官出仕,可偏偏这世道就是如此。

而勾栏上的‘书房’中间,古进士还在写着家书,躲在大屏风内的说话人依旧用饱含感情的嗓音地念着回信:

【……也许那些高门衙内看不起我这个出身乡间的穷小子,是一个仅仅通过科举得到了小小官身的寒门进士,可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我是苦读了多少年才能和他们坐在一起点茶。

或许我的起点没有他们高,可我仍然感激科举,因为它,让我这个农户小子有了晋身之路,或许我此刻还追不上这些郎君,未来也许也赶不上他们,但起码,我现在和他们走在同一条道路上。而我的孩子,以后也能拥有一个比我高的起点。

不过,志儿,你是我的孩子,为父希望你届时不要耻笑出身不如你,起点不如你的学子,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这些学子为了能赶上你的脚步,付出了多少努力?愿为心志而拼搏进取之人,无论出身如何、天资如何,都是让人值得敬佩的……】

古往今来,各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世界的参差不一,都是十分戳动人心的话题。

像明代官员宋濂写的《送东阳马生序》,就成了流传千年的劝学名篇。现代大学生麦子所写的《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网络文章,也曾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小品《茗茶》在立意上跟以上二者文章相似,还用了先扬后抑再扬的手法,让人直面教育资源不均所带来的冲击,发人深省。

除了这个,赵守彦在内容上特地采用后世有名话剧《暗恋桃花源》的双线并进方式,再通过屏风实施蒙太奇的情景转换,借对比罗二郎和古进士二者的成长历程和求学之路,显示出寒门学子和高官衙内之间的资源差距之大,同时也在勉励莘莘学子,只要个人足够努力,坚定心志,这种差距总有一天能够弥补上来。

生活在千年前的大宋人民,哪里喝过这样香醇浓厚的现代鸡汤,只见他们个个都被台上感人肺腑的小品给感动得泪流满面,同时又忍不住替出身农门的古进士打抱不平。

等到剧终谢幕的时候,台下的观众们更是一边哭着,一边拍手喝彩,哭声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响彻勾栏。

赵守彦站在后台里,看见观众们这“入戏”的一幕,可算是放下了心,一方面替小品《茗茶》的演出效果叫好,另一方面又忍不住期待它大爆汴京,好把罗二郎之前弄出的杂戏热度给压得死死的,叫他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过赵守彦没发现的是,勾栏下有个穿着暗蓝色直裰,留着长须的老者看着台上的小品,眼睛都红了,口中喃喃道:“勿忘初心,老夫今日竟也在此受教了。”说着,他就向着勾栏上作了一揖。

老者想到自己也是出身汴京郊外的殷实农家,也同样求学艰难,当年他科举高中被派进御史台之时,也曾立志要为大宋的吏治清明作出努力,要纠视刑狱,为百姓蒙冤,监察百官,弹劾他们身上的不法之事……可这些年,他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为了党争,为了利益,为了官家亲政,整日参这个官员的私德不修,参那个官员的鸡毛蒜皮小事,差点忘了自己当初立下的志向。

幸好,他如今大梦初醒,想要重新改过也不晚呐。

没想到,勾栏里的这出小戏竟也能暗含此等心志和寓意,实该为读书人所传阅,以此共勉呀。

这么想着,王御史中丞当即看向随从,吩咐道:“你去帮我把这瓦子的东家请过来,就说老夫有要事相商,必要对其以礼相待。”

不坑的,目前随榜更哦。

第10章 小品《茗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