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在大宋搞综艺 > 第6章 进宫面圣

第6章 进宫面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7进宫

“显国公家的小子越发不着调了,众目睽睽之下强掳伶人……掳的还是个男伶人,言行无状,有辱将门,真是丢尽他爹的脸面。”唐侍郎一边摇头一边感叹:“那位小宗室虽莽撞了点,倒也品性淳直。”

顾行简也是见证了罗二郎这一出闹事的全程,他把茶杯放下,缓缓开口:“少年满腔热血,好打不平总归不是坏事。”

“刚听范家二郎说他是舒王之后,想来那便是清河郡公的独子了,可见他神志已是大好了。”当年清河郡公为娶一商户女子,在汴京可谓是闹得沸沸扬扬,最后以他爵位连降两级才如他所愿。

为了儿女私情,连家族脸面、个人前程都不管不顾,在这一点上,清河郡公跟他的幼弟唐耀河倒是很像。

想到这里,唐侍郎满心复杂,“话说回来,顾学士,我今日约你出来,是想托你给我那幼弟带封信。”

当年他幼弟唐耀河为了那个流放西北的未婚妻,不惜违抗家族,一意辞官,跟随未婚妻远去西北,唐家多次派人劝阻,他皆不听从,最后完全不跟京中唐家来往。

若非他弟弟唐耀河打小就是这样的拗脾气,唐侍郎也不会来找弟弟的得意门生顾行简来帮忙。

听到这里,顾行简脸色不变,语气颇有些为难:“侍郎,不满你说,老师早有交代,不许学生掺和你们之间的事,尤其不能帮忙劝他……”他面上看似委婉拒绝,实则心里不免有些嗤笑。

唐家当年看不上师母罪臣之女的身份,三番几次为难师父师母,后面老师几乎跟家里断绝关系,唐家也就顺势对他们不管不顾起来,名声还不见有瑕。

如今他们见老师在西北办的青山书院办得有声有色,这些年来,西北出身的官员,有小半都是出自青山书院,唐家见状,早就想缓和关系了。

“我知。”唐侍郎叹了口气,“我不是托你帮忙说和的,而是为了耀河独女的婚事。”

说到这里,他特意放轻声音,“耀河成家多年才得了这么一个独女,听闻她去年婚事不顺,刚好内子受她表妹所托,要给她继子寻摸好人家的姑娘。我这才来找你,想给我那小侄女保桩好媒。”

他弟弟就是个臭石头,水火不侵,不过石头也有软肋,唐家这次是费了不少心思去给耀河独女寻摸夫婿的,只要女儿婚事如意,想来耀河也不会继续一意孤行不跟家族来往。

听到这关系到老师的独女——小师妹唐安儿,顾行简的脸色才微微变了变,立刻从对方话语中提取到关键信息,“继子?”

老师年过三十才得一女,自然待她如珠如宝,年满十五就给她定了凤翔府的知府次子,可惜小师妹婚事不如意,过门前一个月,未婚夫忽然得重病过世,就被府公家冠上了望门寡的名声。

要不是他们这些出仕学生一力给师妹撑腰,那知府娘子指不定怎么宣扬师妹克夫,败坏她的名声。

经此一事,小师妹想再寻个四角齐全的未婚夫,要比之前难上不少。也因此,老师都已经打算在青山学院内寻摸年轻才俊,从中择其优者来给女儿说亲。可西北偏僻,不像京中,出色的才子一大把,书院中的才俊青年总有这样那样的地方让老师觉得不甚如意。

“就是刚刚上前维护小宗室的少年郎,范尚书的嫡亲孙儿,范季范二郎。听闻他在国子监颇有才名,温文尔雅,私德甚好,颇有君子之风。”

范家是京中大族,出过王妃,范家的家主还是刑部尚书,要不是范二郎刚好在鬼节出生,又被传克死生母,他也不会年过十七都没有成婚。

“范二郎是原嫡次子,因他生母的缘故,他父亲是有些忽视薄待他,但也没有不慈,继母也不是个难相处的,不然也不会细心为范二郎寻摸亲事……”

唐侍郎仔仔细细地跟他分析:“为女择婿,一看对方人品才华,二看父母脾性宗族势力,除去克死生母的名声和八字有些硬,范二郎身上也有举子功名,算得上是女婿的好人选,这总归是一桩不错的媒茬。”

顾行简仔细听下来,也不能不说这的确是一桩好媒。

可就是因为这也太好了,才叫人担忧。

老实讲,范二郎出身书香官宦之家,祖父是尚书,父亲也是五品京官,学问不差,才十七身上就有了举人功名。而唐师妹虽然是唐家女,但生父几乎跟家族不来往,老师虽曾有进士的功名,可因他早已辞官,如今并无官阶在身,哪怕老师现在是西北最大书院的院长,相较之下,两家的门楣差得还是有些大。

除非老师愿意回归家族,那也就有了京中唐家的伯爵门第身份加持,再加上青山书院在西北多年培养出来的官员门生作势力关系,小师妹唐安儿跟范二郎的婚事才叫门当户对。

说到底,唐家还是想缓和跟老师的关系,拿师妹的婚事做敲门砖,这几乎是明谋了,端看老师会如何选择。

事关师妹终身,顾行简也不得不慎重考虑起来,便没有一口回绝唐侍郎,再三思考之后,他缓缓开口:“顾某在此替老师谢过侍郎的好意,此事于老师来说十分重要,我回去就写信,定会仔细把个中利弊告知老师。”

唐侍郎满意了,道:“那便有劳顾学士了。”

……

赵守彦来到汴京已有大半个月了,这一日早晨,他吃完早饭,隔了不到一个时辰,皇宫中就派了宦官过来传话,说是让他进宫面圣。

于是赵守彦就换了衣裳,收拾收拾就跟这宫人上了马车,前往皇宫。

北宋的皇宫跟赵守彦想象中不一样,看着是挺大的,但它外表是灰墙绿瓦的,这跟明清故宫的红墙金瓦并不同,就连面积也小了很多,规模上比不过唐朝的大明宫,更比不上后世的故宫,它几乎可以算是历朝历代最小的皇宫了。

也因为北宋皇宫实在太小,大宋的执政部门中,除了中书省、门下省、枢密院等这些重要部门能在皇宫办公,隶属尚书省的其余六部却只能在宫外办公。

当然了,皇宫太小,据说太宗当年也不是没想过扩建,奈何皇宫周围的地儿都被老百姓住着,人家就是不愿意搬,太宗也不能勉强他们吧。

本来他一个当弟弟的继承了哥哥的皇位,民间就已经有他得位不正的传言了,可不能再为皇宫扩建的事情失了民心呐,权衡利弊之后,太宗就只能勉强自己,继续在这个小皇宫里住着了,就连后面即位的真宗、仁宗等皇帝也延续了太宗这一做法。

赵守彦把思绪拉回来,在宫外下了马车,一路跟随宫人步行,走了有小半个时辰,才走到皇帝的上书房。

随后他便等在外面,内侍则先一步进去通报。

时值初夏,太阳并不热烈,赵守彦站在廊下等候,也不觉得无聊,反而联想到自己现在站着的地方,就是后世已经消失了千年的北宋皇宫,只觉得这种感觉很奇妙。

.

这边,上书房内,顾行简也听到了内侍的通报,便起身对着官家行了一礼,“官家,既有宗室面圣,那今日的经义讲解就到这里吧。”今日正逢单日,正是他给官家讲读经史的日子。

官家微微点头,“有劳顾卿了。”他吩咐内侍,“给顾卿上再上些茶点。”

“臣谢官家。”顾行简拱手道谢。

“顾卿免礼,快坐下,你也与我一起见见这小侄吧。堂兄前些日子来信,说他独子守彦身体已大好,便送他往汴京入学了……”官家还没说完,内侍就领了一个俊秀少年进来。

“臣侄赵守彦拜见官家。”说完,赵守彦小心抬眼看过去,只见一位面容清俊的青年,身穿红底淡黄色团龙的窄衫,戴朝天幞头,端坐在御塌上。

没想到仁宗长得这么年轻,跟后世传下来的画像差得有点大啊。

不过算算时间,仁宗现在也就二十岁,他是真宗的老来子,赵守彦则是清河郡公的老来子,所以别看仁宗也就比他大三岁,按照辈分来,其实仁宗还是他的堂叔。

堂叔就堂叔吧,赵守彦心想,给仁宗当侄子,不丢脸!

御塌下首还有一个年纪稍大点的俊美青年坐在胡凳上,他穿着官服,正襟危坐,神色不明地瞥了自己好几眼,好似在警示他此举不妥,赵守彦立刻把头低下去,心里觉着这人看着还有些眼熟。

偷窥圣颜是个不大不小的罪过,端看皇帝要不要计较,但仁宗的脾气显然很好,只见他神色和蔼地看向赵守彦,语气亲切:“彦侄儿快起身坐下,你初来京中,可还习惯吗?”

“谢官家。”赵守彦行礼后,便坐在内侍搬来的胡凳上,随即回道:“回官家,京中繁华,美食玩乐众多,臣都要乐不思杭了。”原身之前一直在杭州生活,他刚刚是化用了乐不思蜀的典故,同时又不着痕迹地拍了官家的马屁。

“哈,你这小侄真是嘴甜。”仁宗笑呵呵地给顾行简和赵守彦互相简单介绍了下,然后他对赵守彦说:“看你对答如流,言语清晰,看来是已大好了?可是有什么机缘?”

赵守彦斟酌了一下,说:“也没什么出奇的,就是磕到了脑袋,忽然一夜醒来,脑中如雨后雾气四散,一下子就清明了许多。”

“哦?如此神奇?”仁宗眼中好奇。

这时端坐在下首的顾行简倒是开口了,“官家,臣倒是听说过类似的奇事,几年前京中一赤县码头抗包的农夫因脚力不逮,摔伤了脑,农夫痊愈后却像开了心窍,极善心算,据说他家中贫困,打小从未上过学,如今他已成了一名账房,家中生计大有改善。”

仁宗听后也觉得称奇,感慨,“没想到京中小县还有这等的奇事?”

赵守彦心道那位仁兄脑损伤后,忽然觉醒数学天赋,不是被人穿了,就是属于医学上说的后天性学者症候群。这种事虽然少见,但是在21世纪,全球也有四十多例。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顾行简轻轻回道,随后他神色平静地看了赵守彦几眼。

赵守彦察觉到他的目光,下意识地往自己身上穿着扫了扫,没什么不妥啊,腰带扣得紧紧的。

他也疑惑地瞥向对方,悄悄打量起来。

顾行简穿的是圆领宽袖的紫色长袍,袍长及足,腰间配着金鱼袋,头发整整齐齐地束在幞头之下,五官深邃,整个人看起来俊逸非凡。

这一打量,赵守彦脑袋里某个模糊的印象忽然一下子清晰起来了。

是了,这个叫顾行简的翰林学士可不就是他刚来汴京那天,在饮料摊位上偷看的帅哥吗?

而且他在偷看这人的时候,还正好被对方抓到了,难道他也认出我了?

顾行简注意到赵守彦的视线,他轻轻捧起茶杯抿了一口,眼中露出若有似无的笑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