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那朵攀登夏天的花 > 第20章 第二十朵花

第20章 第二十朵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安媞一早跟着刘露霏下村做安全隐患排查。

镇上平时工作不会特别重,偶尔遇到上级检查和这样大规模的排查,才会比较忙。

每个人划了一片区域,拿着表,挨家挨户去检查。

农村基本是自建房,许多用火、用电不规范,还有违规扩建、改建,以及闲置无人居住的危房,等等。这些都是排查重点,前一天开会前领导着重讲明了。

哦,对,说到开会,安媞旁观了一两回,领导在高谈阔论,她缩在角落,头一点一点地,险些栽到地上。

刘露霏借了安媞一台手持小风扇,领她去了比较远的一个村子。

任务量不大,但很重要——刘露霏是这么说的。

既然她这么说了,安媞便乐观地以为,会早早结束。

第一家是一间破土砖房,非常小,蔽户的门都是歪斜的。

刘露霏叩了叩门,扬声喊:“杨奶奶,您在家吗?”

一个佝偻着的老奶奶推开门,抬起一双瞳孔浑浊的眼,“欸,是小杨啊。”

安媞一看到她,惊震得说不出话。

她的佝偻程度非常人所能达到,上半身几乎呈一百八十度弯折,腰后高高拱起一大块,松垮的,不合身的裤头挂不住,有露出股沟的风险。

她行动非常迟缓,叫人想起,小时看过的动画片里一个背着龟壳的角色。

但此情此景,没有任何娱乐戏剧性,是一个现实的,寡居的老太太晚年的落寞境况。

屋内与屋外一样破败不堪,一眼就能看完。

地面黑兮兮的,靠墙的床铺半边堆满杂物,被子十分肮脏,看起来早已失去了棉花的蓬松,像一块搓洗过度的抹布;另一边,木架上杂乱的放着锅碗瓢盆,旁边一只灌满的陶瓷大水缸,水看着倒是干净的,角落处有几棵蔫答的蔬菜。

像电视、冰箱这些基本电器,统统没有。

整体的既视感就是穷,乱,脏。

因为窗户开得小,采光差,外面艳阳高照的,里头依旧不甚明亮,透着阴凉之气。

还有一股难以描述的味道,似是某种食物腐败发酵,长期密闭,愈发酸臭。

安媞根本不觉得,这是人能住的房子。

杨奶奶招呼说:“小刘,来,进屋坐。”

哪有地方能坐呀,就一条板凳,和一张她费力才坐得上去的床。

“奶奶,我们就不坐了。”刘露霏喊得很大声,“就是来看看您。”

“哦哦。这个女娃叫什么啊?好像没见过。”

这不是方不方言的问题了,老人发出的音节粘滞在一起,宛如坨掉的面,难以分开。

甚至,带着风烛残年,油尽灯枯的气息。

安媞第一次发觉,可以如此通过声音感知到死亡的远近,它几乎就站在她的背后,注视着她弯折的身影。

刘露霏回答说:“她是镇里新来的,叫安媞。”

杨奶奶耳背严重,这样也没能听清,“安什么?”

安媞说:“您叫我小安就好。”

“哦好好,我给你们倒杯水吧。”

用的杯子是老式的搪瓷杯,上面描着大红牡丹,杯壁附着着积年累月的污垢。

安媞再渴,也不敢喝这样的水,就只是拿在手里。

刘露霏没有立即进入工作,而是先问候起来:“您老身体还好吧?背还痛不痛?”

“还好,就是下雨的时候痛得很。”

“您这些菜放了几天啦,还没吃完?”

“就昨天摘回来的,我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

刘露霏这时递出一个扎进的红色塑料袋,“给您捎了几个鸡蛋,您中午炒菜吃吧。”

“不用不用,我不收你的东西。”

“您就收着吧,老乡家里养的鸡下的蛋,不值钱的,要不是您这没冰箱,我还想多给您带些。”

杨奶奶推诿不过,只好接过,妥善地放到一旁,郑重得,好似那是什么易碎的珠宝。

安媞突然想到包里还有前两日给枳实买的小零食,抓出来,问:“奶奶,您吃不?”

“这是什么?”

“山楂糖,还有饼干,好吃的,您尝尝。”

她拆开包装,倒到老人的手心。不,那不像手心,像干涸的河床。

聊了一会儿,刘露霏又动手帮忙收拾了下,才说起这房子的问题,教她平时注意安全,有问题一定及时找村委会。

安媞在旁看着,都替刘露霏感到累。

一直弯腰扯着嗓子说话不说,还得重复几遍,以提高老人家的警惕心。

“杨奶奶,我们走了啊,您多注意身体,要是那些菜坏了,就千万别吃了,会吃坏肚子的。”

“好好。”

杨奶奶要送她们出门,刘露霏说:“您别送啦,好好在家休息,之后再来看您。”

老人没听进去,拄着拐杖——就是一根粗木棍,用得久了,表面磨得光滑——步步蹒跚地走到门口。

“好了,就到这儿吧,您快回屋吧,太阳太大了。”

她们向她挥手告别,走出十几步了,转头一看,奶奶依然站在原地,风一吹就能倒一般。

年迈,头发花白的老人,连表情都做不出来。

安媞问:“杨奶奶没有家人了吗?”

刘露霏在手机上记录着什么,叹了口气:“她老公在她年轻的时候就走了,没留下孩子,她也没再嫁。”

对她来说,他们这些时不时去探望她的干部干事,就近似于家人了。

难怪她刚刚非要送。

“那她的背怎么会弯成那样?”

“没人知道,估计落下的病根,没钱治,久而久之就这样了。”

刘露霏在这里工作时间不长,知根知底的不多,这个杨奶奶是其中之一。

她说了近几年对杨奶奶的帮扶,她的吃穿用度,很多是村里募集,或者好心的村民送来的,但极其有限,所以她的生活没能得到真正改善。

一整天跑下来,也没跑完所有户。

接触到的村民情况各异,有的出去打工赚了钱,荣归故里,房子砌得又高又气派,有的老两口居住,养狗养家禽,能自给自足,有的像杨奶奶一样,得靠村里补助,维持基本生活。

安媞回到周竟家,累得瘫在椅子上,闭着眼,两条胳膊垂着,腿抻得老长,没有形象可言。

枳实探了下她的鼻息,大惊失色,使劲地晃着她,“安媞姐姐,你死了吗?不要啊!”

安媞陪着她演,一动不动。

“周竟,安媞姐姐精疲力尽,快要不行了,”她装模作样地哭两下,“你给她做人工呼吸,救救她吧。”

安媞、周竟:“……”

“你到底从哪儿听来的这些?”

安媞将她一搂,抱在腿上,用力掐她脸蛋,“小小年纪不学好。”

“电视都这么演的。”

枳实嫌被她圈着热,挣脱出来,搬了条小马扎坐在门边,岔开腿,拿着一根小竹枝东戳戳,西划划。

安媞问:“枳实,你怎么不去找朋友?”

无聊得都逗蚂蚁玩了。

“我只有一个好朋友在祁州,其他人不爱跟我玩儿。”

“为什么?”

枳实目不转睛,“因为他们周末都会由爸爸妈妈送去上兴趣班,或者一起出去玩,但是我没有爸爸妈妈,我平时都是一个人。”

孩子的社交,一定程度来看,是父母的社交的缩影。在祁州这种大城市,这点尤为突出。

安媞下意识看了眼周竟,他刚刚接了个电话,去一旁打了。

她指指他,“他知道吗?”

枳实立马说:“嘘,你别告诉周竟噢。”

安媞几乎是第一时间听懂她的意思。

小姑娘皮归皮,但无父无母,离开亲人在祁州上学,她其实比同龄人要懂事得多。

她是不想让周竟为她担心和愧疚,她并不具备将这些事的内在逻辑串连起来的能力,这完全是出于她一颗尚且稚幼的心。

安媞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小时候都是保姆带,或者去我外婆那儿,我爸妈也从来不陪我。”

“这个叫同病相怜吗?”

她伸出食指摇了摇,“No no no,我有钱,你有周竟,别人羡慕还来不及,要说可怜的,是其他人。”

她想到了杨奶奶。

没人知道,这几十年里,她心里经受了什么。

你看,那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的青山脚下,迄今仍住着多少像杨奶奶这样的人。

他们的生活简化到吃穿住三样,日复一日,常与之作伴的,不过是鸟雀,花草,池鱼,清风明月,夏阳冬雪。

简单,贫瘠,又无边空虚寂寞。

然而,这就是生命,它依照既定的流程在时刻不停地诞生,在行进,在消解。

钢铁森林的人们,往往疲于思考意义。一旦思考,就要陷于没完没了的纠结与折磨,“意义”就沦为等价交换的物品。

没有意义,就是最大的意义。生活,工作,爱或不爱,如其所是而已。

枳实眨了眨眼,定定地望着她,忽然说:“安媞姐姐,感觉你不一样了。”

“是吗?哪里变了?”

她想了又想,憋出一句:“不知道。就是感觉不一样了。”

或许,孩子观察世界的角度与成年人有着天然的差异,她能敏锐地觉察一些细微的变化,尽管无法准确说明。

安媞靠着椅背放空大脑。

她来宜江,来周家村才一周多的时间,可她竟感到恍然。

大抵人重新适应新的环境,经历超出既往认知的事情,时间就开始以另一个计算方式在流逝。

或许有变化,但无从知晓的是,这是好是坏。

她曾是个畏惧变化的人。变化就意味着,从内而外需要重新构建。

就像适应没有外婆和母亲的世界,花费了她巨量的努力。这甚至不啻于打碎她的骨头重新拼接。

安媞的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依赖这样松弛的姿势得到放松,精神却越来越活跃。

她想到很多人,安正廷,刘露霏,贺雁鸣,周枳实,还有周竟。

走马观花地回忆了这段时间的种种,然而只是“想到”,没有“想”。

她习惯于遇到事情,避免往深处想。

固然肤浅且懒惰,但能规避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消耗。

也许是她这副出神的样子太过罕见,引起了周竟的注意。

他挂了电话,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矿泉水,碰了碰她的胳膊。

她被冰得回神。

他拧开瓶盖递给她,她才意识到,回来这么久,连一口水都没顾得上喝。

她随口说了“谢谢”。

“今天下村排查很累?”

“嗯。”她喝完,在胳膊上滚动瓶身,抱怨地说,“这倒算了,再待三五个月的,我的脸,我的皮肤,花多少钱都养不回来了。”

周竟说:“你应该不会再待太久。”

“嗯?”

“你适应能力挺强的。”

刚开始她来的时候,他以为,依大小姐的脾气,至少得磨半个月,才能打消回家的念头。

安媞说:“还用你说,我哪方面都挺强的。”

所以,不是真正迁来乡下的她,当积累了一定见识与经历,安正廷就会接她回家。

最晚,过完这个夏天。

他们的交集,也就这一两个月了。

回来咯回来咯,前几天去毕业旅行了,你们催得我心慌慌了都TAT

第20章 第二十朵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