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冲喜 > 第70章 第 70 章

第70章 第 7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沈清棠在,一场小风波很快就停了。

虽说事出有因,与饭庄不想干,但大伯娘向来思虑周全,每桌送了一份清热的小菜。这样一来,宾客仅有的一点抱怨也没有了,对春风阁连连称赞。

正好有人用了饭离开,大伯娘将孟姓青年那一桌挪去了雅间,他的伤口裸露着,以来不宜见风太久,二来伤口触目惊心,叫人瞧了就倒吸凉气。

敷药的时候,从几人的交谈中得知,烧伤的男子叫孟泽,是通泰书院的夫子,几名同行的人是与他一起开书肆的同窗。

几人同开的书肆叫春在堂,在落霞镇乃至静州都小有名气,他们不拘小节,什么话本、诗册、游记,只要文笔好,内容不落俗套,都会出版成册,销往各处。

孟泽自己亦有才气,春在堂几本叫座的话本中,一半出自他手。他书香门第,家人觉着他写话本、做生意不成个体统,硬逼着他去书院谋了份职,这才作罢。

沈清棠听见孟泽夫子的身份有些心动,有意与之交好。但孟泽脾气实在有些怪,有心试探,反而吃了软钉子,便暂歇了心。

这日学堂休沐,宋雁行来医馆吃饭时,沈清棠便与他提前了此人。

“孟泽我早有耳闻,家境优渥,顺风顺水,素来有才子之名,便有些清高,最是厌烦有目的结交他的人。”宋雁行知道沈清棠此举是为了雁南雁北,心中十分熨帖,自责到,“怪我,最近我们不常在一处,我心里的打算没来得及告诉你。”

原来宋雁行从自己办书院的时候,就在想雁南雁北科考时谁人作保的事了。他在镇上多番打听,也有心从孟泽处入手。孟泽虽然清高乖戾,但是个爱才惜才之人,若想打动他,必得凭借真才实学。

孟泽不喜科举,对什么对策杂文提不起兴趣,宋雁行便将雁卿、雁暖的诗词摘录成册,送去了镇上的书肆,其中自然包括春在堂。

雁卿雁暖从静州回来一直跟着老秀才读书识字,后来二人对诗文很感兴趣,便换了先生专门学作诗。入了学堂之后,两人思路开阔,遣词造句更加生动,读之明丽轻快,虽文笔尚且稚嫩,但与当下靡靡的文人风气截然不同,很是让人耳目一新。

雁暖雁卿身为女子不便露面,宋雁行则是在诗集上标注了二人的雅号,其它事情均由他代为出面,又给这本横空出世的诗集添了一层神秘感。

果然孟泽一如他爱才惜才之名,几次三番登门拜访,终于征得宋雁行的同意,由春在堂代为印刷出售这本诗集,并使用了雁卿雁暖取好的名字:《行野集》。

宋雁行不是腹中空空的人,你来我往之间,孟泽与他很是谈得来。待了解了他这边的情况后,主动应承会找人替雁南雁北作保。

如此,解决了雁南雁北科考最大的一个阻碍。来年春天,双胞胎一同上榜,取得了童生的功名,且名次靠前,好是给宋家争了一口气。

考中童生虽然才是第一步,但是好的开始。而且有两人开了个好头,落霞书院慢慢招来了学子。

宋雁行虽说是当年静州最小的秀才,但中毒养好身体后,为了生计,扑在了生意上,书本没丢,却没有继续参加乡试,对后面的考试一知半解。

如今他以一己之力帮助雁南雁北取得童生的功名,却不敢担保能顺利帮双胞胎考中秀才、举人乃至参加殿选,且这么多学子他一人已有些吃力,便经由孟泽举荐,找了两名学识渊博的夫子过来。又多次登门,拿出极大的诚意,请了回家养老的大儒季先生过来坐镇,

其实以落霞书院的名气,便是花再多的钱也不足以吸引季大鸿儒过来,只因为落霞书院对外招收女学生,这一大胆举措,让季先生高看了两眼,又见这边环境不错,才每月愿意屈尊过来走几趟。宋雁行抓住机会,每每他过来,几乎不给他喘息的空当。

季先生虽然嘴上抱怨,心里却对落霞书院的学风满意极了,因此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教了出来,不仅学子受益,就连宋雁行和另两名夫子都受益良多。

说来落霞书院对外招收女学子,少不了雁卿言暖的坚持。《行野集》出版后,有许多书信通过春在堂送到了宋雁行手里,宋雁行统统转交给了二人。

二人诗风清丽,不少人猜测写诗的是女子。因此来信不乏闺中女子,羡慕二人的胆识,以及诉说久在深闺、不能像男儿一样施展抱负的苦闷。

要知道此时富贵人家的女儿也读书,但忌讳众多,闺名不能教人家知道,手书也是绝不能传出去的,便是有万般才情,外人也不能知晓一二分。

就像这些早上凭空出现在春在堂门口的手书,都是没有落款,信中没有任何能追溯来源的蛛丝马迹。

原来这样的手书也有,但《行野集》问世后尤其多,不少人已经认定这本诗集是女子写的,让许多闺中女子受到了激励。

原本落霞书院学子招多了之后,宋家担心会有人唐突了雁卿雁暖,仍旧想请了先生回家教她们,雁卿雁暖也在摇摆。但看见这些书信,二人坚定了继续在学堂里读书的想法,并与宋雁行相商能不能招收女学生。

二人态度坚定,宋雁行遂了二人的意,立马着人收拾了一个大院子,设了专门的女子学堂。亦想了周到法子,一点一点引导人们知道了《行野集》是雁卿雁暖写的,尽量将对二人不好的议论缩到了最小范围。

招收女学生的事情其实比开酒庄、建学堂都难,尤其是女子想做成一件事,更加的难。宋雁行只能尽量扫清障碍,但很多无形的压力都得雁卿雁暖自己扛,毕竟想招来女学生她们二人必须要出面。

……

转眼中秋,八月十五前,宋夫人、大伯娘把饭庄一应事情交代好之后,回家同二伯娘一起筹备团圆宴。

平日里都忙,如今吃饭大家都聚不在一起了,经常是厨房里做好饭送到各个院子里。

但今年雁南雁北考中童生,雁暖雁卿也挺身而出去争取自己想要的,所以宋夫人三人便想亲自筹备这次宴席。如今下人齐全,虽不用凡事亲力亲为,但大部分时候都会盯着,不想出一点差错。

恰好码头新靠岸了几艘商船,宋婶子抢了几样新鲜的果蔬,宋夫人刚把新菜单调整好,就听见大伯娘在叹气,便问,“大嫂,好好儿的叹什么气?”

“前些日子有不少上门给雁暖雁卿说亲的,两人出诗集的事情一说去,再没有媒人上门了。”

二伯娘也跟着叹气,“可不是,那些人家真是不开化,死脑筋!”

“她俩年纪还小,再多留几年也不碍的。”宋夫人道,“咱们家的女儿要才气有才气,要样貌有样貌,要挑挑拣拣也得咱们先来。”

“你呀,没有女儿便不用发这样的愁,”二伯娘拿了一粒水灵灵的葡萄在手中,“只怕等几年年纪大了,又有新的风言风语,更要将二人耽误了。”

“这有什么,大不了咱们养她们一辈子,又不是养不起。”宋夫人道,“我虽没有女儿,但雁行那边哪里比你们操的心少。但话说回来,咱们也算死里逃生的人,儿女好好儿不比什么强?”

“这样说也是,咱们娇养的女儿送到别人家里不被重视,倒不如自己养着,不过多一口饭。”大伯娘点着头转过身去,问二伯娘,“倒是你家雁宵早过了成亲的年纪,他比雁鸿还年长,雁鸿的儿子都会跑了。”

二伯娘叹口气,“这是咱们三个说体己话,家里出事前雁宵有一回从京城回来,不知遇见了个什么人,从那之后怎么说都不肯娶亲。我原本逼过他,经了事就随他了。这么些年,他嘴严的很,什么也打听不出来。”

宋夫人和大伯娘齐齐劝慰,“这凡事都讲究个缘分,缘分到了,说不定明儿就娶亲了,隔年让你再多抱个孙子。”

“你瞧他的样子,是越来越没指望了,我哪敢想这些哟!”二伯娘拉着宋夫人,“妹妹,我说这话没别的意思,我现在宁愿雁宵同雁行一样,哪怕有个男子在他身边作伴,我也认了,总比他自己孤孤单单的好。”

“清棠是个好孩子,心善,小小年纪治病救人,日后是个有大造化的。”大伯娘轻巧巧把话题转走,“我听说前儿个又有人敲锣打鼓来谢他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