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快穿之人生路漫漫长 > 第13章 60年代平凡人生13

第13章 60年代平凡人生1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杨玉翠和沈桂香在院子里踢毽子,你来我往的。原本沈桂香比她高半个头,为了追上沈桂香,杨玉翠她每天都练习跳绳、踢毽子,早上和下午晒太阳促进钙合成,现在她只比沈桂香矮小半个头。

纺织厂的工人陆续下班往筒子楼走,每个人都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杨玉翠和沈桂香对视一眼,她们安安静静站在旁边偷听。

“真的吗?怎么分配?”

“不知道,人事科...还没贴出来......”

“我的工龄......有多少......”

杨玉翠被沈桂香拉到角落,小声道:“他们说什么,怎么神神秘秘的?”

“不知道,等会回去就知道了。”

晚上一家人吃饭,杨妈压抑不住欢喜地说:“今天开动员大会,厂长说要给职工分福利房,还是楼房,不是筒子楼!房子里就有厨房和厕所,以后不用排队去盥洗间,很方便。”

“厨房和厕所在一起?会不会串味?”杨学好奇问道。

杨妈打了一下儿子,瞪他一眼:“厨房和厕所又不是在一个屋子,串什么味?都是用水泥墙隔开的,时髦!”

杨玉翠有些兴奋道:“妈,怎么分房,咱们家能分大多?”

“听说是按工龄、级别、户口本人数综合算的。”

杨玉玲惊讶道:“我和弟读大学,户口都迁出去了,岂不是亏了?没咱俩咋办?”

杨爸淡定道:“这事我和副厂长提过,说也会考虑家里有没上大学生的,不可能让大学生回家都不给地儿住。”

杨学有些兴奋问:“爸,啥时候能分?楼房高吗?”

“听说有五层楼,很是敞亮。人事科在核算工人数量和面积,最快也要一星期。我和你妈十几年工龄,级别也还行,面积应该不算少。”

一星期后,纺织厂的分房名单和选房内容公布出来。杨家的面积,人事科计算出来的是80.9平米,由杨爸抽签,抽到了2单元3楼301号房,80.3平米。

分房惹出了不少热闹,有个鳏夫工人为了能多分面积,和一个寡妇从认识到领证到迁户口,三天完成。还有些女工人的婆婆大闹人事科,觉得分房面积小。你方唱罢我登场,每天都有新闻。

暑假在吵吵嚷嚷中转瞬即逝,这个假期,杨玉翠晒成了黑炭,和她熟悉的同学都被吓了一跳。这暑假为了长高,天天早晨、下午都出去锻炼和小跑,没办法不晒黑。

这次杨玉翠分在高一一班,班级里大多数是杨玉翠相熟的人。比如沈桂香、王群、乔正杰、陈雨、白红英、周楷等等。

杨玉翠环顾本班同学,发现有些人不在,便问乔正杰:“班长,怎么不见陈建军?”

乔正杰有些复杂回复:“他考上了中专,去读中专。”

一旁的王群也说:“赵向东也去了中专。”

杨玉翠想了一下,冲他们点点头。

陈建军、赵向东都是农村考到县一中,在这个年代,农村的经济来源本来就少,家庭并不富裕,他们家里希望的是稳妥。

如果没考上中专,可能就安稳读高中、考大学。

既然考上中专,这就意味着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读高中考大学,二是读中专放弃考大学。

现在中专毕业,包分配工作,就是提前上岸,铁饭碗,全家人受益 。是他们家目光短线吗?并不是,如果不读中专,那么还得上两年高中(80年代初期,高中还未改制三年),可是这时候高考录取率这么低,万一高考落榜,那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上中专就是确保风险最低,利益最大化。但是放弃中专去读高中,高考考不上怎么办,工作怎么办,那就面临巨大风险,一般家庭不敢赌。

高一总共有 11 个班 ,高一一班共有 45 名学生,班主任肖云祥兼政治课兼历史课。

肖老师责任心很强,讲课很认真,要求很严格。有次肖老师布置一次课前预习,不少同学预习不好,有的忘记预习,课堂提问时几位同学挨了批评。杨玉翠幸好答中一半,闯过挨批这一关 。

这次县一中扩招生源,初中、高中多招收 3-4 个班,部分优秀老师往高年级调动。杨玉翠他们初中的语文老师马琳、数学老师姚明琛升到高中部,还是分别教他们语文课、音乐课、数学课、物理课和化学课。很多人适应良好,毕竟两位老师都教过原本就读县一中的学生。

高中的书本,除了初中的科目,还加了一门英语。这个对80年代初的人很是陌生,对杨玉翠还算熟悉。可在这个世界已经十年了,几乎忘光英语,还要重新捡起来。

县一中没有合适教英语的老师,只有极少数老师会一点英语,都是半瓶子醋,很多英语知识都不懂。

杨玉翠他们班等了一个月,才有五个下放上调的知青到县一中报到,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高一一班的英语老师,是个时髦的年轻老师,叫程铃兰。

程老师年轻有活力,教授英语认真负责,先从字母歌开始教,大家接受得很快,到教单词,慢慢就有很多人跟不上,现在没有音标、没有技巧,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一门新语言很困难。大家都是硬着头皮,死记硬背。

杨玉翠在前世学过英语,没什么英语天赋,靠勤快背单词考过英语四级。但是和这些没接触过英语的很多人对比,她的基础就好很多。程老师发现杨玉翠口语很好,让她每天早读带班级的同学一起读英语。

广播站的播音员又开始选人,杨玉翠还是班级播音员,但是这次周楷没被选上通讯员,而是黄平芳。黄平芳写的散文,充满了激情、浪漫、理想主义,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成了班级通讯员。

手上有点钱的同学都会买杂志或者报刊,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年代,这些杂志报刊成了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杨玉翠也买了《十月》《收获》,广播站值班期间,稿子来不及送过来,她会先朗读杂志的散文诗歌。

在学生们中流行的,不只是《十月》《收获》《钟山》等这些文学杂志。还有《新体育》《大众电影》文娱类,学生们争相传阅。

《新体育》除了介绍传统体育,如武术、气功、按摩等,还报道国际体育的新动向、新成绩以及世界体育见闻。

《大众电影》无疑是大家最喜欢的杂志。里面有国内国外最新的电影动态,经典电影介绍,还有和影迷的互动栏目“群众来信”。封面都是当时最受群众欢迎的电影明星,深受大家欢迎。

这两三年,知识青年迎来了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时期。面对充满希望的明天,那些沉寂的诗人开始思考人生和憧憬理想。

一篇篇充满感性情怀和理性批判的诗歌诞生,广播站每天播放这些诗歌散文,感染着这一代青少年。

肖老师是个严肃、认真且负责的人,他奉行“精益求精,事必躬亲”的态度,常把教材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让大家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肖老师在政治课堂上,讲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时,布置一道课外作业:思维是存在的反映,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在思维里不能反映出来,为什么会有神鬼的说法?

围绕这一问题,大家花了不少工夫,课余认真查找有关书籍、资料,相互请教、讨论。杨玉翠也加入其中,她前世的高中政治课,老师是照本宣科读完,画重点,背书。几乎没有讨论过这些问题。

上课时,大家踊跃发言,气氛热烈,从历史、社会、阶级根源等方面进行较详细分析、探讨,得到肖老师较高评价。

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其他科目的先不说,英语这门考试,能过60分的都是屈指可数。班主任肖老师心情非常不好,在他执教生涯没遇到过这么“滑铁卢”的事情。

他找程老师谈这事,程老师很无奈地说:“肖老师,不只是一班,整个初中、高中都是这样,考得非常差,能有五十几分的同学就是高分。我们英语组也开会想办法,现在只能让学生慢慢适应。”

程老师发现,他们一班就三个人及格:杨玉翠92分、周楷63分、陈雨60分,她让这三名学生上台发表自己英语学习经验,供大家参考。周楷和陈雨都是死记硬背,没什么参考价值。

杨玉翠上讲台后,组织一下语言说:“我的学习方法就是尽可能多地说英语,熟悉英语的正确发音,把发音和单词串联起来,这样就很容易记下单词。”

她很想告诉她的同学,可以听英语磁带,但是不能说。她在县里的书店看了很多回,问了店员,都没有英语磁带。

程老师在一次英语开会的时候提出杨玉翠的学习英语方法,其他老师面面相觑。

“程老师,我们自己读的都不一定是对的,这怎么弄?”

“我们五个英语老师,就你和方老师的英语水平高,我们只是皮毛而已,让我们去广播站说英语,这太难了。校长同意用广播站教学生读英语吗?”

“这事我会和校长提,方老师你呢?方便在广播站教读英语吗?”程老师问道。

方老师有些尴尬地说:“程老师,我的口语不太好,笔试还行,帮不了你。”

程老师也有些尴尬,散会后她去找了校长,说了早上开广播站教学生读英语的事。

今年县里所有学校的初中部、高中部都开设英语课程,都是一起起步地学习,并不会影响其他年级。

校长立马同意早上开广播站的事,学生读英语成绩提高,考上大学的概率就更大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