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英雄母亲曹孟德 > 第31章 董卓进京

第31章 董卓进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

皇帝刘宏病重,太子未立。

蹇硕虽然在朝廷专掌兵权,但还有些害怕和忌妒何进,不愿意大权落入何进手中,于是与各常侍共说皇帝刘宏,借口韩遂作乱,提议请大将军领兵西上平叛。

刘宏听了他们的,赏赐何进兵车百辆,虎贲斧钺。

何进暗中知道这是阴谋。

以青徐黄巾复起为辞,于是上奏请派袁绍东击徐、兖二州兵,要等袁绍返回来,就出兵,借此拖延时间。

没过几天,刘宏驾崩,蹇硕决定先诛何进,后立刘协。

于是派人迎何进入宫计事,但在蹇硕司马潘隐的暗示下,何进集结军队于宫外,严阵以待,而称病不入。

由于没有除掉何进,蹇硕迫于压力,不得不立刘辩为帝。

从此何太后临朝,何进与太傅袁隗辅政,录尚书事。

……

何进,字遂高,南阳宛县人,何皇后之兄

何进出身屠户,早先丧母。

其父何真再娶,生有一子二女。

后来,何真去世了,何进养育一家五口人。

因同父异母之妹被选入宫中,成为贵人,并受宠于汉灵帝。

何进被拜为郎中,随后迁虎贲中郎将,任颍川太守。

后其妹立为皇后,召何进入朝任为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

中平元年(184年),由于爆发黄巾起义,何进被任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五营士驻扎于都亭,修理器械,以保卫京师。

黄巾首领张角的部下马元义密谋在雒阳起兵,何进将其破获,因此功而进封慎侯。

中平四年(187年),荥阳贼几千人暴动,攻打焚烧郡县,杀中牟县长,诏命何进的弟弟河南尹何苗抗击,何苗击败群贼,平息贼乱还京师。

诏派使者至成皋欢迎,授命何苗为车骑将军,封济阳侯。

……

何进久知宦官为天下所共疾恶,加上痛恨蹇硕阴谋害他,等掌握朝廷大权,就暗中布置诛灭宦官。

袁绍也久有谋划,安排何进的亲客张津劝何进说:“黄门常侍权重已经很久了,又与长乐太后专通奸利,将军应当选拔贤良的人才,整顿天下,为国家除害。”

何进认为说得对。

又因为袁氏累世宠贵,得到海内人的拥护。

袁绍善于养士,豪杰之士愿为他所用。

他的从弟虎贲中郎将袁术也尚气侠,所以都厚相结纳。

还更广泛地征聘智谋之士,如逢纪、何颙、荀攸等,与他们结为心腹。

蹇硕因此怀疑不安,与中常侍赵忠等写信说:“大将军兄弟执政专权,现在与天下党人谋划诛杀先帝左右亲近的,消灭我们这些人,只因为我统领禁兵,所以暂时犹豫不决。现在应当共同把上阁关闭,急捕杀之。”

中常侍郭胜是何进的同郡人。

何太后与何进的贵幸,郭胜出了力,帮了忙。

所以郭胜亲信何氏,于是与赵忠等商议,不依蹇硕的计策,并且把蹇硕的信交给了何进。

何进让黄门令逮捕蹇硕,将其斩杀,自己统率其驻兵。

袁绍又劝说何进:“从前窦武想诛杀内宠而反为所害,是因为他说的话漏泄出去了,五营百官服从宦官,害怕宦官。

现在将军有大舅这样的重要地位,兄弟同统率劲兵,部下将吏又都是英俊名士,乐于尽力报命,事情在于掌握,这是天助的时机啊。

将军应当为天下除害,名垂后世。

连周朝的申伯,也不算什么!

现在人主的灵柩在前殿,将军受诏统率禁兵,不应该随便出入宫省。”

何进深以为然,于是托病不入陪丧,又不送葬。

即与袁绍定计策,并把所定计策告诉了何太后。

何太后不听,说:“宦官统领禁省,自古到今,汉家老规矩,不可废。况且先帝刚逝世,我怎么堂而皇之与士人共事呢?”

何进不能违反太后意旨,且想诛杀那些为首的。

袁绍认为宦官亲近皇上,出入号令,现在如果不全部消灭,以后一定要为害。

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及何苗多次接受各宦官的贿赂,知道何进要杀害他们,多次告诉何太后,要何太后庇护他们。

又说:“大将军擅杀左右亲信,专权以弱皇上。”

太后怀疑确实是这样。

宦官在皇帝左右者有的已几十年,封侯贵宠,内外勾结极为巩固。

何进新当重任,素来也忌惮他们,虽外有大名,而心中不能决断,所以事情久不能定下来。

袁绍等又为何进谋划,多召集四方猛将及大批豪杰,使他们都引兵向京城,威胁何太后。

何进同意

典军校尉曹操听到袁绍的谋划,嘲笑道:“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宦官以权宠,使局面至于此。既然治宦官的罪,当诛元恶,一个狱吏就足够了,何必纷纷召外将董卓呢?何大将军诛杀宦官的事情,必然会泄露。我看,这个事情要失败啊。”

主簿陈琳也劝谏说:“《易》称‘鹿放走了,就不可捕得了。’俗话说:‘蒙着眼睛捕雀。’微小的东西,尚且不能用得志来欺骗它,何况国家大事,岂可用诈来取得呢。现在将军总皇威,掌握兵权,龙骧虎步,或高或下,全在您的心中。这好比烧着火炉子燎毛发,有什么为难?合于道,违于经,为天人所顺。反抛弃利器,寻找外援。大兵集合起来,强的为雄,这是所说的干戈倒拿,把柄给别人,功决不成,徒徒地成为乱恶的台阶。”

何进不听。

因此西召前将军董卓驻关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发动他所在郡的强弩手,召东郡太守桥瑁驻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光照得城里通红,都说要诛杀宦官。

何太后还是不同意。

何苗对何进说:“开始我们一路从南阳来,都因贫贱,依靠宫中获得贵富。国家的事,也不容易!倒了的水不可收回的,应当好好考虑,应与宫中保持友好。”

何进于是更加狐疑。

袁绍担心何进改变主意,于是威胁他说:“互相结合的形势已经露出来了,事情不办,就要发生变故,将军还等待什么,为什么不早决定呢?”

何进于是用袁绍为司隶校尉,持符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

袁绍派洛阳方略武吏监视宦官,使董卓等驰驱驿上,准备进兵平乐观。

何太后害怕起来,罢退全体小黄门,使还里舍,只留何进平素亲近的人,守卫省中。

天下的形势更为混乱,诸常侍小黄门都去何进那里请罪,听何进怎么处置。

何进对他们说:“天下纷纷扰扰,正是诸君为害啊!如今董卓很快就要到了,诸君为什么不早日各就国呢?”

袁绍劝何进就在这时处决他们,一而再,再而三,何进不许。

袁绍又写信告各州郡,假传何进的意旨,使逮捕宦官亲属。

何进筹谋太久,事情泄漏,宦官害怕想变。

张让的子妇(儿媳妇)是何太后的妹妹,张让向子妇叩头说:“老臣得罪,应该与新妇都归私门。思累世受恩,现在要远离宫殿,恋恋难舍,请再一次进宫,能够暂时看望太后、皇上颜色,然后回去,死也无遗憾了。”

子妇对舞阳君说,舞阳君又告诉了何太后,于是诏命各常侍都复进宫。

八月二十五日

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

于是,朝廷征召董卓使将兵到京师,并密令董卓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

何进入长乐宫准备胁迫何太后同意,尽诛杀诸常侍以下,选三署郎进宫守宦宫的住房。

诸宦官互相转告说:“大将军托病不居丧,不送葬,现在忽然到宫中来,想干什么呢?从前窦氏事竟再起吗?”

张让等又派人窃听,完全听了何进所说的话,于是带领常侍段珪,毕岚等几十人,拿着兵器悄悄地自侧门进,埋伏宫中。

等到何进出来,便假称太后诏召进。

何进入坐禁闼,张让等责问何进说:“天下大乱,也不仅仅是我辈的罪。

先帝曾经与太后不和,几乎把太后废了,我们哭泣解救,各人拿出家财千万作为礼物,和悦先帝之意,只想依托你何氏的门户而已。

现在居然要杀灭我们的种族,太过分了吧?

您说宫中污秽肮脏,公卿以下忠诚廉洁的是谁呢?”

于是尚方监渠穆拔剑斩何进于嘉德殿前。

张让、段珪等矫诏,用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附,少府许相为河南尹。

尚书得诏板,怀疑有假,说:“请大将军出来共同商议。”

中黄门把何进的脑袋掷给尚书,说:“何进谋反,已经杀掉了。”

于是袁绍等人借此机会带兵入宫,将宦官全部杀光。

董卓未至,何进已经被宦官谋杀。

愤怒的将士们正在攻杀宦官。

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联合了董旻(董卓之弟,时任奉车都尉)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

中常侍段珪等劫持皇帝逃走。

董卓望见雒阳上空浓烟滚滚,才得知朝廷发生重大变故,于是急忙下令进军。

八月二十八日,天未亮,董卓才抵达显阳苑,打听到中常侍张让等人劫持皇帝刘辩上了北邙山,于是又向北邙山赶去。

在北邙山下,惊魂未定的刘辩见到飞驰而来的董卓军,吓得大哭。

董卓终于在北邙山迎救了皇帝,然后还宫。

董卓见到了公卿百官的迎驾队伍,前太尉崔烈在前引导,呵斥董卓回避。

董卓指着崔烈骂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现在说什么回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

随后,董卓进入迎驾队伍,先拜见刘辩,又伸手去从闵贡怀中抱陈留王刘协,刘协不肯,董卓只得与闵贡并马而行,一同入城。

少帝刘辩害怕董卓的兵,见了就哭,群臣劝董卓退兵。

董卓反问道:“诸位公卿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你们哪有让我退兵的理由!”

最终一起入城。

当时,大将军何进的部曲(例如张辽)、车骑将军何苗的部曲都无所归属,只能听命于董卓。

董卓又引诱吕布杀害执金吾丁原,吞并了吕布等并州人的军队,如此董卓掌握了雒阳的所有军权。

骑都尉鲍信自泰山募兵适至,鲍信不肯归附董卓,向袁绍提出诱杀董卓的计划,袁绍不敢,鲍信则弃官逃亡。

朝廷罢免司空刘弘,派使者到显阳苑拜董卓为司空。

之前在接驾的过程中,董卓向刘辩询问事变经过,刘辩语无伦次,而刘协却能表述清楚。

董卓知道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号“董侯”,董卓又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生欢喜,萌生废刘辩、立刘协之意。

董卓邀请袁绍到显阳苑商议废立,袁绍不同意,提出要去请示自己的叔父太傅袁隗。

袁绍说:“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你的意见!”

董卓闻言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袁绍反讥:“天下健者,岂唯董公?”

然后拿着佩刀作揖而去。

董卓知道袁绍的声望地位,也拿他没办法。董卓将废立之事汇报给太傅袁隗。

袁隗同意,袁绍因而弃官逃亡至冀州勃海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