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 第59章 自卖为奴

第59章 自卖为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寿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思想跳脱之人,尽管很多人,都这么评价过他。

“用主公的话来说,这叫‘创新’。”张寿后来面对荀彧的质问,面不改色如是道。

贾诩看热闹不嫌事大:“开创新朝代是吗。”

武朝建立后,张寿没有得到任何封赏,有人问他:“你不会因此心生埋怨吗?”

张寿诧异道:“怎么会?这本就是应该的呀。”

他解释:“融帝早就知道我的理想,即使有封赏,我也会推辞,何必浪费时间做戏?”

他后来回到蜀中故地定居,写下了长达五百万字的回忆录,融帝亲自为这位人如其名的长寿老人做序。

他在回忆录中直言不讳道,他的人生中,之所以有诸多所谓“离经叛道”的决定,是因为他自出身以来就相对优渥的生存环境。

饥饿的人不会接受丢弃粮食的行为,他的家庭让他可以为年少时做出的任何决定负责,他没有将这天翻了过去,是因为在物质和律法之上,还有一层“道义”将他“束缚”住了。

他的家族世代为官,到了祖父那辈已经有些没落了,他的父亲虽然没闯出什么名头,不过性格开朗大方,为人乐善好施,乡中每每有人家中困难,都会接济。

因为父亲好黄老,渐渐乡里乡亲都开始尊父亲为此中首,父亲也乐意和这些淳朴的乡民分享黄老之道的玄妙。

因此张寿三兄弟,因为出生时间不同,对于“道”的看法,就有了鲜明的划分。

他的长兄在父亲扬名乡间时,已经娶亲生子了,郡中名门少有以此为荣的,他混迹其中自然也对此道不屑一顾。

他的幼弟小小年纪,就已经熟读《道德经》,还时常被父亲带着,在乡亲面前表演背诵。

他夹在中间,也常会和父亲去施粥布经,但要让他相信自己的父亲和老子有什么关系,那是不可能的。

父亲因为崇尚黄老,而名望盛起,传出了本乡之后,很快就遇到上了对手。

民间打着各种鬼神名号的教派数不胜数,道教有典籍背书,势头最盛,好巧不巧,邻乡就有个姓李的老人,自称老子的后人。

见父亲为此在家中愁眉苦脸,于是他提议:“不如父亲与那“老子”后人当众辩论一番,争个高下。”

父亲状似犹豫道:“可是那李公已年过古稀,这样是不是有些欺负人......”

张寿道:“父亲若是真的在意这个,当初乡老邀请父亲讲经,就应该拒绝才是。”

这一下激发了张寿父亲的中年斗志,立刻就要拉着张寿,带上几十名乡亲一起去辩论。

张寿答应了父亲。

然后当晚,就连夜收拾包袱,毫不犹豫地离家出走了——留信一封,美其名曰,继祖辈遗志,云游四海。

当然他的祖辈并不是因为云游,而是被贬到蜀地的,这又是家族内心照不宣的秘密了。

第一次出门的张寿,做足了准备,带够了盘缠,带上了家族信物,雇了护卫,计算了时间、花费、人力,什么都算好了,却唯独没算到天命。

皇帝驾崩,他在洛阳耽误了远超预计的时间,导致西行的计划一直推迟到了临冬。

然后就遇上了羌胡大举南下,将他直接困在了扶风郡。

但此时刚刚年过而立的张寿,天不怕地不怕,索性羌胡一时半会也打不过来,既然天要留他,他就干脆在城中盘下了一处住所,住了下来。

随后,他就发现,这繁华又破败扶风郡,竟然比那所谓天子之都的洛阳,更为有趣。

-------------------------------------

“张寿,巴郡人,年三十,无业。”

张寿的材料放在曹班的案上,非常简单,也很干净。

五天前,太守终于松口,同意曹班将格物院还有医馆外拥挤的病患送至城北的道观集中治疗。

然而太守同意了,病患却不乐意了,格物院医部医士们喊破了喉咙,也没有一个人松口。医馆外面依然是人满为患,拥挤得进出都困难。

未入住的病患一个都不愿意,已经住下的当然更加不松口了。

张寿当时已经在格物院住下,是所有病患中,第一个站出来,说要住道观的。

他一站出来,和他同病房的病友竟然立刻响应了他,话锋一转,也纷纷表示要住道观。

这引起了情报部的注意,本来只是例行动作,可一查之下竟然发现,这个人是在疫病爆发初期,人人对流民安置点避之不及的时候,主动和流民接触染病后,自己来格物院入住的。

格物院自在谯县创立后,不是没遇到世家派来的探子。

各地的格物院据点,按照保密等级通常分为红区、黄区、绿区,书舍或者新闻台等公开部分,还有学子们的宿舍区,一般是绿区,各科部首的办公区,还有学子们学习的教学区为黄区,红区保密级别最高,进出都有严格记录,不同的据点情况不同,比如谯县的红区就是李大匠的实验区和曹班起居的院子,颍川阳翟的格物院作为情报部总部所在,整个情报部工作区都是红区,曹班的居所反而是黄区。

扶风格物院建立时间不长,未设红区,但是这个张寿,在住院的短短两天之内,仅是能追溯到的,就有多达六次试图擅创黄区的记录。

情报工作中的小疏忽往往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往常对于试图进入红区的探子,符柯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但是如今人手不足,情报工作由华识暂时接管,工作量更多是在搜集战争情况和疫病信息上面,因此才会有发生这样的事情。

“好在他也没进入黄区,他来历干净,格物院名声在外,可能就是单纯的好奇?”

在张寿提出住道观之后,出乎意料的是,马氏的马日磾经过一夜思考,力排众议,主动带着马融也住进了道观,有了马氏的号召力,格物院医馆总算松了口气。

继大蒜素和高浓度酒精后,医部从李大匠那里承接下了医药及医疗用品的研制工作,这个时代不具备充分的临床条件,马融年迈,自身条件并不好,这也是马氏族医表示回天乏力的原因。

医部的医师用尽了手段,新药也使上了,剩下的只能是听天由命。

有了太守和马氏的支持,格物院对医护进行统一培训,道观病患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扩大,今天第一批痊愈的病患也正式“出观”,因此曹班和华识才有空关心起这个“探子”。

曹班没见过张寿,从他的来历看,他似乎并不具备“探子”的条件和理由,但是鉴于他的号召力,还是不得不留心。

“他的情况怎样?”

“好着呢,早就符合出观条件了,一直赖着不走,说要帮忙,我家二小子都烦死他了。”

曹班不是很擅长处理这种事情,华识便建议道:“要不干脆就让他转到医馆来,继续‘医治’?”

不管怎样,先放在眼皮子底下,左右要见见这个人才好做判断,曹班采纳了华识的建议。

-------------------------------------

张寿当时听说,格物院的医馆,对染疫病上门求医的病患来者不拒之后,立刻就动了心思。

他们家到了父亲这一辈,已经是完全不做官了,而家中长辈又不是农桑,但是为什么还能谋生呢?

很简单,因为他家有书简。

书简,在这个时候,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东西。

祖父当年来到乡里,祖上积攒下的书简,足足装满了一箱,就是这一箱书简,让县官大人都不敢轻视了他们,也让他祖父一个外地人,慢慢竟然成为了本地乡贤。

他在洛阳的时候,就听人说过,豫州有名为格物院的书舍,藏书千卷,可供百姓取阅。

据说格物院的主人,是个还不及弱冠的少年人。

他当时觉得,建立格物院的人,一定是个傻子。

坐拥金山,却不知如何使用。

没想到来到扶风郡,发现傻子就在这里,只不过这回不建书舍,改施粥了。

“傻气,实在傻气。”

将金子倒入海水中,就能填平沧海吗?这样的蠢事炎帝之女早就试过了,行不通的。

“他一定是个傻子。”

张寿坚信。

我就是单纯好奇,想看看这个格物院的主人到底有多傻。

绝对没有其他的意思。

于是他就带着好奇心,“一不小心”,染病住进了格物院的医馆。

闻所未闻的医护分工制度、看起来严格又专业的医疗手段、还有年九岁的神童医师,甚至是空气中弥漫的奇怪又上头的味道,医馆里的一切,都在疯狂刷新着他的三观。

张寿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就在这里了,其他人在这种环境下,或许会感叹主家的富裕、或者性格的古怪,他却只感到兴奋。

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面前模糊不清的道路被一束光强势地照亮,世界像这间病房里纯白的床单和黑色的地砖那样分明。

所以当他再次回到格物院的医馆,见到那位年轻人的第一面,他就激动地拉过他的手,给他来了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一个大拥抱。

头发蓬乱的张寿不顾四周明里暗里瞬间射向他的,如刀剑般犀利的目光,双膝跪地,仰视着逆光而立的那副面孔。

“我要怎样才能追随您?”

“让我做您的奴仆吧!”

作者有话要说:对不起!!!【磕头】

让我做读者大人的奴仆,每日供奉上新鲜的更新吧!【狗狗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